

3月23日,2025F1喜力中國大獎賽正賽日。在當天舉行的F1學院第二回合比賽中,中國首位F1學院外卡車手師煒以第14名完賽,創造個人賽車生涯的歷史。中國站是F1學院新賽季揭幕戰,也是久事體育首次引入這項全球頂級女性賽車盛事。F1學院不僅彰顯了女性車手的力量,也向外界倡導性別平等,鼓勵女性群體關注並參與賽車運動。
F1學院首登中國站水到渠成
在賽車運動領域,男性長期佔據主導地位,2023年推出的F1學院為女性車手提供了專屬的高水平競賽平台,打破性別壁壘,讓更多女性有機會投身賽車事業,追求職業夢想,逐步實現賽車運動中的性別平等。

據了解,F1學院除了致力於挖掘和培養具有潛力的年輕女性車手,為她們提供專業的培訓、競賽機會以及全方位的支持,同時也幫助她們在技術、體能、心理素質等方面不斷提升,塑造全面發展的賽車人才。作為通向更高級別賽車賽事(如F1、F2、F3等)的重要階梯,F1學院為女性車手搭建起與男子賽車體系相銜接的橋樑,使優秀的女車手能夠順利晉陞,為頂級賽車賽事輸送新鮮血液,充實女性車手力量。
F1學院加入中國站,可謂水到渠成。過去幾年,F1全球的女性粉絲數大幅上漲,增加了1.2億,佔比達到40%。在中國,F1的受歡迎程度也在持續上升,官方數據顯示當前中國觀眾數量已突破1.5億,且女性觀眾佔比達到50%。2024年F1中國大獎賽女性觀眾佔比高達31%,根據票務相關數據統計,今年F1中國大獎賽的觀賽群體中,女性觀眾達到33.8%,越來越多女性力量參與到賽車運動當中。

師煒是一名運動博主,她跨界挑戰輕型飛機駕駛、滑雪、潛水、攀岩等極限運動,以陽光積極的形象詮釋女性的無限可能。作為此次參加F1學院比賽的中國第一人,她也經歷了諸多艱苦的考驗。
方程式賽車沒有電子輔助系統,沉重的剎車踏板和方向盤對女生來說挑戰極大,但師煒着迷於駕駛一輛“最原始”車輛的操控感。2023年她開始參與國內的F4方程式錦標賽,成為第一個拿到中國方程式錦標賽積分的女車手,並在2024年成為第一個拿到組別冠軍的女車手。
在談到未來的個人規劃,師煒坦言,在兼顧自己手頭工作之餘,希望能在賽車運動方面繼續走下去,“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品牌方和合作方看到賽車的魅力,從而擴大賽車運動的影響力。我相信,只有讓更多人了解和參與到賽車運動中來,這項運動才能在中國獲得更好的發展。”

F1中國站在新一輪合約引入F1學院賽,並且擁有一個外卡車手席位,為中外女性車手創造了技術對話的舞台。中國車手師煒的參賽,既是個人職業生涯的突破,也為國內賽車運動注入新動能。今年婦女節期間,久事體育聯合市婦聯舉辦專題活動,讓女車手與車迷面對面,用榜樣的力量激發更多可能性。這種“賽事賦能+社會聯動”的模式,正成為促進性別平等的創新實踐。

此外,F1學院賽推出的“職業生涯工作坊”邀請上海交大學生深入賽事維修區,與賽事運營、技術研發等團隊直接對話。這種零距離接觸國際頂級賽事運作的機會,不僅讓學生們拓寬職業視野,也為行業儲備專業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對女性的尊重不論職業
師煒在賽場上的拼搏精神也是中國女性群體的一個縮影。中國站期間,久事體育特別邀請了來自上海各行各業的優秀女性,如女科學家、女企業家、女律師、最美家庭代表一起走進賽場觀賽,致敬她們在各自領域的突破與成就。
上海女科協會員、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沈斐身着粉紅色皮夾克、長裙,英姿颯爽又不失女性的溫柔。她笑着說:“就像賽車並非只有男性參與,很多女性科研工作者也不僅有實驗室中的低調與沉穩,還有生活中的活潑與熱情。”

沈斐
在沈斐看來,女性地位提升以及社會參與度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科技發展和人類生產力的進步。“在農耕文明時期,體力是關鍵生產力,由於女性體力弱於男性,比如耕種等活動中,男性佔據主導地位。隨着工業文明乃至現在的信息文明、智能文明到來,生產力不再以人的體力為主,性別間的體力差異逐漸被其他動能替代。從物理層面講,女性不再受限於體力差異,這應該是女性地位提升以及能夠參與更多社會分工的一個重要原因。”
現代社會,女性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沈斐認為,社會對女性的尊重來自對性別差異的充分理解與認可。“無論女性從事何種職業,只要適合自身,能為家庭、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都值得尊重,無須因為女性無法和男性一樣從事某些職業,就遭受歧視。我覺得這是更高層面的尊重,這種尊重已經超越了‘必須向對方證明自己能做到同樣的事情’這樣的觀念。”

嘉定區南翔鎮全職媽媽婦聯主席林琳是第二次看F1賽事,她告訴記者,“我從地鐵一出來就看到很多女性車迷,有的穿車隊服裝,也有的穿漢服。我幾年前來時,看台上還是男性觀眾更多。”林琳的兒子是車迷,知道媽媽去上賽場看比賽,還特別跟媽媽交流說“今年有針對女性車手的F1學院賽”。
“越來越多女性不被定義,追求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林琳作為全職媽媽,有着更多的感悟,“傳統印象里都以為全職媽媽圍着鍋台和孩子轉,其實現在的全職媽媽群體在育兒過程中也在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跟孩子一起成長,活出自己的精彩。”
跟社會的脫節往往成為全職媽媽的桎梏,慢慢讓她們失去自我價值成就的途徑。林琳在社區閱讀活動中結識了越來越多的媽媽,在鎮婦聯的幫助下成立了南翔鎮全職媽媽婦聯,從初期的80人逐漸發展到目前的500多人,“她們中有很多高知,受教育水平高,自己去學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學成之後再反哺社區;也有的媽媽經營自媒體、網店。我們平常也會組織講座,分享AI信息技術發展的資訊,讓媽媽們成為媽媽主理人。”

林琳
F1學院讓女性成為話題,也是體育賽事可持續發展的探索。記者在現場看到,F1學院女車手同樣受到車迷的追捧,而且女車手往往更有親和力,她們與車迷互動,邀請車迷進入維修區參觀。女性車手的加入,對賽車運動行業在人才培養、賽事組織、商業運營等方面有着積極的推動作用,吸引更多資源投入到女子賽車領域,拓展賽車運動的受眾群體,為賽車運動的多元化發展注入新活力。
原標題:《F1中國站首次引進F1學院,給女車手搭建舞台,讓更多女性走進來》
欄目主編:陳華 圖片來源:久事體育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秦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