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雜誌公布了2023年收入最高的女運動員榜單。排名第一的是波蘭網球女運動員斯瓦泰克,年度總收入2390萬美元,排名第二的是滑雪名將谷愛凌,年收入2210萬元美元,大概1.58億人民幣。
兩屆冬奧會之間,冰雪賽事遠不如網球賽事頻繁,而谷愛凌的賽事獎金收入加起來,也不過10萬美元。剩下的錢哪裡來?沒錯,全都是場外收入。過去一年,谷愛凌一直奔波在大學學業,商業活動還有各類場合當中。而且更難得的是,她並沒有被這些日程搞得焦頭爛額。谷愛凌之前在採訪中就說過,自己每天都睡夠10小時。
有人總結過,她的時間管理心法,主要有三點,第一,高度專註在一件事上,做完一件再做下一件。第二,碎片時間不浪費,比如化妝的時候做作業。第三,保證休息時間,幹完活就睡覺。
用谷愛凌自己的話來說,她最大的優勢,不是會滑雪,也不是會睡覺,而是她足夠了解自己的心理,並且能對自己的學習方式,心理和大腦實現控制。
了解自己的大腦,並且知道怎麼跟它協作,才是時間管理背後那個更本質的問題。
英國心理治療師瑪麗莎.皮爾,一場主題通過訓練你的大腦來超越自己的極限的演講,對提高你與大腦之間的默契度,很有幫助。
第一,你的大腦會做它認為你想要它做的事情。這話乍一聽有點繞,其實不難理解。
首先,你的大腦,一直在傾聽你,它會通過你使用的詞語來判斷你的感受。比如,當你工作累了的時候說,“我快被壓力折磨死了。”你的大腦就會覺得,你真的不想做這件事,它就會鼓勵你拖延、偷懶、打瞌睡。但是,假如你說,我必須完成這件事,你的大腦也能接受到這個信息,它會鼓勵你繼續做下去,直到完成。說白了,就有點自我暗示的意味。
再比如,假如你要跑一場馬拉松。像什麼太難了,還有40公里之類的話,千萬別說出來。你得說,我愛馬拉松,我期待這趟旅程,我可以完成它。按照皮爾的觀點,這就是你和大腦協作的方式。你必須用非常具體、非常詳細、非常精確的語言告訴它,你想要什麼。當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你要說,我想要這個,我選擇了這個,我喜歡這個。你跟你的大腦說什麼,它就會朝這個方向努力。
第二點,你的大腦,天生會去想快樂,遠離痛苦。這不難理解,避免痛苦是人的天性。比如,你剛吃了一口草莓味的冰棍,戀人就跟你分手了。你可能好一陣子都不想吃草莓味冰棍。放在其他方面也一樣,假如你把學習、工作、公開表達這樣的行為,和痛苦的感受聯繫在一起,那你的大腦就會逃避它。
順着這個思路,皮爾的建議是,要把那些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任務,跟快樂的事放在一起。比如,給自己規定,只要加班超過10點,就獎勵自己一個小禮物。同時,在重要的任務里,要避免產生不愉快的聯想。比如,工作的時候,千萬別想讓自己討厭的人,這也會讓大腦對這些重要任務,打上負面標記。
關於大腦的第三個真相是,你的大腦只會對兩件事有反應,一是你在腦海中描繪的畫面。兒時你對自己說的話。
皮爾在演講現場做過一個小實驗,咱們也可以試試。現在,你可以伸出一隻手,想象自己手裡拿着半個新鮮的檸檬。接着,閉着眼睛,把手裡的檸檬拿到自己的嘴邊。然後,對自己說,我咬了一大口這個檸檬,並且開始咀嚼它。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分泌了大量的唾液。沒錯,就兩件事,你腦海中的畫面,是半個新鮮的檸檬。你對自己說的話,是咬一口這個檸檬。然後,你的大腦,就對這兩件事做出了回應。同時,這意味着,你只要控制這兩件事,你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己的大腦。
關於你的大腦的第四個真相是,你的大腦,喜歡熟悉的事物,並且會追求熟悉的事物。
比如,當你習慣了拖延,不努力,或者在公共場合不自信,你的大腦就會不斷強化這個認知。皮爾建議,你最好讓自己進入相反的方向,比如嘗試一次不拖延,或者,嘗試一次在公開場合的表達。你得把這些不熟悉的事情變熟悉,然後你的大腦就會在這個方向上做認知強化。
總結一下,怎樣與自己的大腦合作?首先,清晰地告訴你的大腦,你想要什麼。其次,把這個想法,與快樂聯繫起來。接着,用詳細的畫面和詳細的語言,不斷強化這個想法。最後,你的大腦就會追求這個熟悉,帶你去往成功。
很多時候,人不是先有能力才有信心,而是先確定信念,然後你的信念就會反過來塑造你。拳王阿里說過一句話:人們的恐懼阻止了他們接受挑戰,我告訴自己,我就是最偉大的,我相信自己。你猜怎麼著?我真的成了最偉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