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體育總局公布“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2021-2024)”名單,廣州市花都區3個單位榜上有名。
其中,廣州市花都區業餘體育學校(下稱“花都區體校”)獲評“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2021-2024)”,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雲山學校、廣州市花都區健強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獲評“國家體育後備人才基地(2021-2024)”。
這也是
花都區體校連續四個周期(“2009-2012”“2013-2016”“2017-2020”“2021-2024”)獲得該“國字號”招牌。

花都區體校是花都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下屬事業單位,主要開展體操、田徑、舉重、拳擊、摔跤、擊劍、賽艇、皮划艇、足球、蹦床、跆拳道、游泳、乒乓球、籃球等14個競技體育項目,為我國各級優秀運動隊輸送後備人才。
奧運體操冠軍楊伊琳,技巧世界冠軍江劍芬,蹼泳世界冠軍陳斌,體操世界冠軍劉婷婷、陳一樂,籃球亞運冠軍王仕鵬等均是花都區體校培養輸送的優秀體育人才。目前花都區體校培養輸送的現役國家隊運動員有8名,項目包括體操、蹦床、擊劍、女足、水球、自行車、拳擊等。

花都區體校多次獲得上級嘉獎,連續十年獲廣東省和廣州市“體育工作突出貢獻單位”,2013年和2021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基層體育先進單位,2022年在“廣東省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單位辦訓辦學質量試評估”中名列廣東省23所參與縣區級體校辦學質量評估的首位。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花都區體校形成“兩結合”“雙集中”的辦學模式,即住訓與走訓相結合、訓練與生活雙集中,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體育苗子。結合區域發展特點,體校在招生選材時根據訓練項目特點和開展情況,分別招收住訓和走訓兩部分學生。有針對性地將田徑、摔跤、舉重、拳擊、划船、女足這些不易招生的項目,採取集中食宿和訓練的方式面向鎮村進行招生選材;將男足、乒乓球、體操、游泳、跆拳道、擊劍等社會普及度高和群眾喜歡的項目採取走訓的形式,着重面向城區招生選材。

在項目布局方面,花都區體校堅持以國家奧運爭光計劃引領競技體育項目發展,對接國家奧運優勢項目、廣東省運會和廣州市運會重點項目,根據花都競技體育實際,按照“鞏固發展優勢項目、改革提升傳統項目、大力扶持共建項目、積極引進開展新項目”的目標進行布局。截至2023年,花都區體校共開展校內訓練項目14項、校外共建項目9項。目前,學校現有專職教練19人,其中高級教練7人、中級教練9人,本科以上學歷19人。

近年來,花都區競技體育始終堅持體教融合優勢,着力構建以區體校為龍頭、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各中、小學校為訓練網點、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為依託的業餘訓練體系,不斷完善涵蓋小學、初中的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每個項目按照不低於6所小學、3所初中、1所高中學段銜接的項目布局,組成對口升學單位,開展相同項目體育訓練。截至目前,聯合區教育局共規劃布局了20所區體育傳統特色學校為花都區“體教融合、區隊校辦”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把相關項目的區隊運動員統一安排在相應的基地學校進行集中管理,保障運動員文化學習和體育訓練協調發展。自2017年至今,花都區體校共向上輸送220人。

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評估工作以奧運會為周期,每4年進行一次。花都區業餘體育學校將以此次獲評國家基地為契機,推進基地創建各項工作常態化,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市運會備戰工作,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為我國青少年競技體育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南方+
編輯:藝施 穗琦
複核:楊麗萍 龔耀東 吳敏娜
校對:賈愚 彭天陽
審核:鄧必彥
熱文精選
藍海機器人:“搬”出一片藍海
喜報!花都原創歌曲入圍這個重量級榜單
強理論深調研解難題 花都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赴廣汽集團開展專題研學
花都新能源產業,何以遠航?
颱風過後,仍要注意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