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與國王的季後賽首輪g1,兩隊上演了一場精彩大戰,勇士最終被逆轉以123-126惜敗,在客場遭遇開門黑。
看比分,這是一場對攻大戰,但其實上半場,主旋律是防守。勇士對聯盟第一進攻強隊的防守做得很好,他們只丟了55分,而國王本賽季上半場場均要攻下60.4分。更重要的是,勇士限制了國王的進攻效率,他們將國王的百回合得分壓制在98.2分,而本賽季國王上半場進攻效率117.9分,聯盟第4位。
為什麼勇士防了半場好球,下半場卻被爆了?接下來勇士想翻盤該怎麼做?這是本期《慧眼評球》的主題。
關於《慧眼評球》,這是一檔專註於通過挖掘細節,利用數據、鏡頭解讀細節的欄目。一場比賽的勝負是由無數個細節構成的,《慧眼評球》會從中抓取引人關注、重要的細節形成主題,進行解讀,與球迷形成互動討論。
國王本賽季打出了聯盟第一的進攻效率,麥克-布朗將勇士的跑傳切體系部分移植到了國王身上,效果顯著。小薩博尼斯和福克斯的風格與格林和庫里的風格不同,國王雙核均有足夠進攻威脅,他們確定了不同的接管時間,通常上半場或前三節小薩博尼斯的戲份更多一些,他更多通過手遞手策應給隊友製造機會。福克斯會保留實力多打無球、反擊。但第四節,福克斯會開啟持球攻模式。
常規賽,上半場小薩博尼斯的球權使用率是23.5%,福克斯是25.9%。但第四節,小薩博尼斯的球權使用率暴跌到16.8%,而福克斯暴漲到34.7%。
所以勇士上半場的主題就是“限制小薩博尼斯”,這方面,盧尼做得非常好,維金斯的協防也到位。
看這個回合,盧尼堅持守收縮,小薩掩護後直接順下接球準備攻筐,但盧尼的防守位置很好,維金斯也協防過來送出大帽。
這個回合也差不多,小薩博尼斯掩護後順下接球攻筐,在盧尼干擾下左手上籃失手。
這場比賽,盧尼對小薩博尼斯的防守堪稱完美,小薩博尼斯面對他13投3中,失誤1次,被蓋1次,沒有得到罰球。
包括格林偶爾對位小薩博尼斯效果也很好,小薩試圖背身進攻格林,但偏瘦的技術流碰到格林這種壯漢,很難製造出好的出手空間,哪怕小薩有明顯的身高優勢。
格林防小薩,小薩3投1中,2次失誤。
勇士能卸掉小薩博尼斯這條大腿,靠的不僅僅是兩個內線,維金斯、小佩頓的功勞也很大。
比如這個回合,盧尼繼續守收縮,小薩順下也沒空間出手,赫爾特爾本想拋投,維金斯放掉福克斯協防到位封蓋。
再比如這個,小薩高位拿球策應,福克斯試圖打一個手遞手,但小佩頓寸步不離,福克斯無法拿球。最終,小薩只能自己在外線出手中投,荒腔走板。
這個回合負責策應的雖然不是小薩,但國王執行的戰術是一樣的,盧尼繼續守收縮,注意看維金斯對福克斯的貼身防守,福克斯完全沒接球的機會。
國王常規賽無解的手遞手配合完全打不出來,整個上半場,本賽季打出生涯代表作的赫爾特爾啞火,小薩博尼斯自己的進攻被封,福克斯只得到9分,國王靠着蒙克打出30%+的球權使用率砍下15分,勉強咬着比分。
形勢的變化發生在第三節,眼看小薩博尼斯負責的傳切體系打不起來,布朗果斷調整,提前按下了“福克斯持球攻”的開關,通常第四節才接管的福克斯第三節便接管了進攻。第三節前半段,福克斯予取予求,而這時候,本場打替補的維金斯在場下。考慮到維金斯久疏戰陣,今天科爾掐表換人,第三節過半才換上維金斯。但這時候,福克斯的拋投、中距離投籃已經找到感覺。
這兩個回合,福克斯打的全是迪文琴佐。
第四節,福克斯暴走那段時間,維金斯同樣不在場,格林帶着替補陣容在場,勇士打小個陣容,逢擋拆換防,結果格林被福克斯的拋投和中投打爆。此役,格林防福克斯被對手5投4中,送出2次助攻。
有時候,勇士給換防給的太容易,維金斯、湯普森、小佩頓、盧尼和普爾同時在場,福克斯試圖點名普爾,小佩頓和維金斯輕易給了換防,將普爾暴露在福克斯面前。
勇士堅持一個賽季的防守策略就是給對手中投機會,對手中投比重38.8%,勇士是給對手中投比重最高的球隊。而福克斯恰恰是最擅長中投的後衛之一,他本賽季在拋投區出手比重36%,命中率53%,超過98%的控衛,所以今天格林、盧尼、迪文琴佐被福克斯的拋投、中距離投籃打爆,不算巧合。
從對位數據看,維金斯顯然是最適合防福克斯的球員,他的運動能力、高度和臂展擺在那,能跟得上福克斯。但因為剛復出,維金斯對位福克斯的時間僅為2分28秒,他將福克斯限制在6投2中。小佩頓將福克斯壓制到3投0中,防守也很好。但從攻防一體的角度,勇士還是需要維金斯儘快調整好狀態,重返首發,一場打35+分鐘。
只有維金斯回到正常狀態,勇士的輪換模式才能恢復正常,科爾的排兵布陣才能拉滿強度。勇士防小薩博尼斯的方式可以延續,維金斯的出場時間可以跟着福克斯走,小佩頓、迪文琴佐可以拿出更多精力去對位赫爾特爾和蒙克。勇士防守端若想儘可能面面俱到(包括更好地保護防守籃板),離不開最好的維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