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
一種捏後能回彈的玩具“捏捏”走紅
成為年輕人緩解壓力的熱門選擇
然而,近日一位解壓“捏捏”玩具博主
自曝患癌的消息
令公眾對於“捏捏”玩具
潛在健康風險的擔憂進一步加劇
該博主在社交媒體上發文透露自己罹患腎癌,並宣布將暫時停止更新與“捏捏”玩具相關的視頻內容。該博主最新更新透露病情:腎臟有部分壞死,即將進行手術。
該博主在社交平台宣布罹患癌症。圖源其賬號截圖
據了解,其賬號長期以展示捏捏玩具的揉捏過程為主,部分限量款產品曾被炒至上千元高價。
雖然該博主在文案中並未提及具體的患癌原因,但在評論區,有網友懷疑其患癌原因與長時間接觸“捏捏”有關——“腎癌與二甲苯有關,之前有測評捏捏測出二甲苯”。
網紅解壓玩具“捏捏”成健康隱憂
“捏捏”最早起源於日本,外形多為食物、動物等可愛的造型,其手感和記憶海綿類似,捏時變形,放手後又會慢慢恢復原狀。
據媒體此前報道,由於部分“捏捏”採用純手工製作的模式,製作周期長、數量稀缺,因此一些熱門版本的“捏捏”被炒到了數百乃至數千元的高價。
目前,在某社交平台上,#捏捏樂#話題的瀏覽量已經突破52.5億次;而另一短視頻平台上,“捏捏樂”相關的視頻播放量則達到了160.6億次。在一些電商平台上,“捏捏樂”的銷量急劇攀升,不少商家的月成交量都在萬單以上。
曾購買過“捏捏”玩具的葛先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孩子在直播間被“捏捏”玩具可愛的造型吸引,便購買了幾款嘗試。“剛打開包裝就有股刺鼻氣味,我還以為是材質問題加之密封包裝儲存,可能會逐漸消散。”但令葛先生沒想到的是,隨着孩子不斷揉捏,刺鼻氣味愈加濃烈,“讓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有些噁心、頭暈。”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亦有不少網友反映,收到的“捏捏”玩具玩久了會出現喉嚨痛、爛手指等癥狀。
此前,還有多位賣家因製作“捏捏”導致身體不適而選擇閉店。“一捏眼睛就會很疼,還流眼淚,身上也有長一些小紅點。”
有“捏捏”甲醛超標數十倍
據悉,“捏捏”的製作材料通常為硅膠和色膏,以及聚氨酯(PU)、熱塑橡膠(TPR、TPV)、聚氯乙烯(PVC)、熱塑性硫化橡膠(TPV)等化學材料。從化學角度來說,許多物質在混合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揮發物。
有媒體報道稱一些解壓玩具如果使用的TPR材料不合格或者生產過程控制不嚴格,玩具可能會鄰苯超標,也可能因着色劑引入有害物質及其他不符合法規的物質。
而多家機構經過檢測發現,“捏捏”玩具普遍存在甲醛和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超標問題。
廣州市消委會2020年委託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對包含“捏捏”在內的37款解壓玩具進行的測評顯示,超七成產品不達標,一些玩具存在增塑劑超標、揮發性有機物和二甲苯釋放量過高、菌落總數過多、聲響過大等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河北省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中心2022年也對線上線下購買的30批次“捏捏”樣品進行了檢測,結果TVOC不合格率達76.7%,二甲苯不合格率則高達83.3%。
各類“捏捏”玩具。圖源:老爸評測
知名測評博主“老爸評測”於2024年8月對這些爆火的捏捏玩具進行了評測,抽檢產品中甲醛釋放量超標最高達46倍,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超標最高達50倍。部分產品使用起泡膠、水晶泥等材質,新開封時刺激性氣味明顯,長期接觸可能引發胸悶、頭暈等癥狀。
“老爸評測”建議消費者,從健康角度出發,在選購“捏捏”類玩具時需慎重,即使購買也最好將外包裝更換為食品級尼龍袋並密封,再進行把玩。
更需引起警惕的是,一些低價 “捏捏” 玩具往往採用工業級PVC、劣質硅膠或再生塑料製作,可能含有過量塑化劑(如鄰苯二甲酸鹽)、甲醛、重金屬(鉛、鎘等)。長期接觸或被兒童啃咬後,有害物質可能通過皮膚接觸或誤食進入人體,影響內分泌系統、肝臟功能,甚至對兒童生長發育造成危害。
對此,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知名消費者行為學專家王麗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網絡上有很多關於該類產品甲醛超標、TVOC含量超標等討論,因為“捏捏”玩具類產品的銷售渠道非常多,國內鮮有非常有名的生產廠家入局,因此相關的監管可能要進一步加強。
“捏捏”怎樣玩才健康?
對於選擇“捏捏”產品
建議“一選二看三嗅四關注”
- 一選
選擇正規渠道購買包裝完好的產品。建議選擇大型超市、品牌玩具店或官方認證的網店等正規渠道;同時,請主動索要並妥善保管購物憑證。
- 二看
查看標籤標識和警示說明。購買時應查看產品外包裝上是否標註有產品名稱、生產廠家、執行標準、主要材質或成分等關鍵信息,明顯位置處是否有警示語標誌、說明或安全警示等信息;確認產品的適用年齡與使用者的年齡是否相符。
- 三嗅
避免購買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捏捏”解壓玩具產品。不少人使用此類玩具多為相對密閉的空間。因此,在使用過程中保持使用環境通風。
- 四關注
加強監護和看管。兒童玩耍時,家長需加強看護,防止兒童啃咬或舔舐,在玩耍後要及時洗手。且要嚴格控制玩耍時間和頻次,建議不要過長和過繁。避免讓三歲以下的兒童接觸此類玩具。
溫馨提醒
消費者在購買解壓玩具時
要注意辨別其是否安全
你買過“捏捏”嗎?
來評論區說說
來源:杭州日報綜合 廣州日報、南方日報、深圳新聞網、錢江晚報、消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