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團隊讓鋰電池隔膜降為“白菜價” 攻關15年躍居全球第一

封面新聞記者 馬曉玉 閆雯雯

5月23日,2025年四川省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在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正式開啟。活動現場,封面新聞記者採訪到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吳桐教授。

吳桐接受記者採訪

曾經40元的隔膜

現在只需0.5元

厚度僅有5微米,相當於一張普通打印紙的一半,看起來稀鬆平常的白色“塑料布”,便是鋰電池隔膜,它能使正、負極分隔開來,防止兩極接觸而短路,對於鋰電池的重要性堪比瓣膜之於人體心臟。從手機、電腦再到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早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隔膜曾一度是我國鋰電產業發展的最後一塊“短板”。

“隔膜最早賣給我國的時候是40元一平方米,現在賣5毛錢一平方米。”從2008年開始,吳桐和他的團隊就開始研究隔膜,經過15年的產學研技術攻關,最終成功實現隔膜國產化。“目前,我們的公募市場佔比已經達到了83%,排名世界第一。”吳桐說。

工信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鋰電年總產值首次突破萬億元,超過1.2萬億元。據相關研究機構測算,未來五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複合增長率將達到50%以上,對鋰電池的需求同樣快速增長。2023年鋰電池隔膜的需求量達到100億平方米以上,2025年將達到250億平方米以上。

做個有心人

向自然“取經”

“科學家精神其實就是善於觀察和勤于思考。”在吳桐看來,很多現代科技其實都來自大自然的啟發,而並非人類獨立創造的結果。大自然經過數億年的進化,已經為人類的多數難題找到了最優解,每一種生命形式都是經過了無數次錘鍊的藝術品。

“高鐵的車頭設計就是參照了翠鳥的嘴巴,所以大自然其實就是世界上最頂尖的發明者,我們科學家要做的就是仔細觀察和深入研究這些規律,把它投入到我們的科技進步過程中,造福人類。”吳桐說。

而對於青年科學家,吳桐則建議:要做個有心者,“蘋果落地落了幾千年,但牛頓卻能從其中發現萬有引力的定律。現實生活中很多的發明其實都來自大自然的啟發,對年輕人來說,要像牛頓一樣,做個有心人。如果有心,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無心,則所有的必然都是偶然了。”吳桐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