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丨A.xk
“難道祖國和父母辛苦培育都抵不上美國的一張“綠卡”?”
14歲拼出750滿分高考“戰績”。
創造了“最小齡”、“最高分”兩項記錄,至今無人打破。
她便是何碧玉,一個曾經站在學術之巔的“清華才女”。
卻偏偏數典忘祖,拋棄家人遠走他鄉。
甚至甘願忍辱“崇洋媚外”的罵名,寧在美國住下水道,撿菜葉子,也不回國。
如今多年轉瞬即逝,她過得怎樣?
01
何碧玉的成長故事,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贏在起跑線”。
可是,能夠說出不再回中國的“豪言壯語”。
豈能是一朝一夕養成的。
1985年,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的她,父母都是石油地質局高級工程師。
自幼,她就被寄予厚望,接受嚴格的學習計劃和輔導。
9歲那年,何碧玉進入新鄉一中超常教育實驗班,開始了她加速成長的學習生涯。
在超常班裡,她的成績名列前茅,不僅完成了初中和高中課程。
還展現出卓越的學術潛力和研究能力。
那段時間,何碧玉每天早起貪黑,全身心投入學習。
點燈熬油,連吃飯睡覺都顧不上。
直到2000年,剛滿15歲的何碧玉,提前參加了河南省高考。
雖然滿臉的稚氣未脫,何碧玉還是取得了令所有人咂舌的750分。
也就是說,她的所有考卷,一分都沒有扣。
不僅登上了高考理科狀元的寶座。
同時,她還創造了兩個高考記錄,年齡最小和分數最高,至今無人打破。
一夜爆紅的何碧玉,被貼上了學霸、神童、天才等標籤。
這樣優秀的天才苗子,自然受到了多家知名學府的青睞。
何碧玉最終選擇了進入清華園深造。
清華是眾多新中國科學家誕生的搖籃,也是何碧玉最渴望的學術聖地。
新學期開始後,她離開父母,開始了自己嶄新的大學生涯。
在這裡,何碧玉立志走得更遠,目標是前往美國。
2004年,她從清華生物系畢業後,選擇前往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深造。
華盛頓大學是世界知名學府,擁有26位諾貝爾獎得主。
何碧玉所學的生物學,更是該校的強項。
以至於步入校門的她,如饑似渴地吸取知識,不斷努力。
離別家人,告別院校後,何碧玉許下諾言,學成歸來要為國家貢獻力量。
然而,一切都在她真正抵達美國之後,變了味。
02
在美國,何碧玉見到了許多在國內不曾見過的東西。
並在日復一日的生活里,迷失了自己的本心。
24歲的年紀,許多人可能剛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
而何碧玉已經成功拿到了博士學位。
這時,何碧玉的父母想讓她回國發展。
畢竟因為上學,一家人總是聚少離多。
到了美國之後,更是幾年都沒有見面。
誰知何碧玉在聽到父母的請求後,直接一口回絕。
並很快就用行動表明了自己的選擇。
她接受美國的邀請,留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
後來又被紐約大學聘為副教授,年薪高達百萬美元,並獲得美國綠卡。
在美國,何碧玉能夠自主選擇研究方向,申請研究經費,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何碧玉的人生,似乎已經達到了巔峰。
隨着時間推移,父母也好,學校老師也罷。
他們漸漸都發現了,何碧玉根本沒有打算回國的念頭。
她看中了美國這邊提供的誘人條件,說白了還是物質條件非常優厚。
開除的薪資對於普通人而言就是天文數字,況且還都是美元。
這已經是美國吸引全世界人才的慣用伎倆。
如果留學生意志不堅定的話,很容易就被美國打出的“糖衣炮彈”所迷惑。
但是,美國也是“看人下菜單”,給出的物質條件,也是根據個人的價值大小決定。
可見何碧玉價值極高,除了高薪資高檔住宅,還有供她日常出行的車輛。
一系列待遇深深觸動着她原本的初心。
為此,何碧玉甚至大放厥詞:
“我寧願在美國住下水道,撿菜葉生活,也絕不回中國!”
這句話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國內輿論場炸開了鍋。
03
不曾想,一個受盡國家優待的學子,竟“口出狂言”。
一時間,何碧玉不再是人們口中的“天才少女”、“神童”。
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白眼狼”。
人們紛紛指責她忘恩負義,數典忘祖。
認為她背叛了祖國,辜負了國家的培養。
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和謾罵,何碧玉的選擇簡直令人咬牙切齒。
從那之後,何碧玉沒有解釋,也沒有辯解。
只是默默地在美國繼續着自己的科研工作。
時隔多年,她雖被聘為紐約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
但其由內而外的“功利心、勢利眼”,仍令人作嘔。
就算至今沒有更換自己的國籍,也已然在美國安居樂業了。
進入紐約大學後的何碧玉,帶領着自己的團隊,不斷探索科學前沿。
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布科研論文上百篇。
她的研究對於大腦神經活動的探索具有重要意義。
不可否認,何碧玉在學術界的能力出眾。
她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同行認可,逐漸站穩了腳跟。
然而,她在美國的成就並未得到國內同樣的肯定。
至於為何留在美國,可能一方面是薪資待遇。
另一方面,正是因為國內科研環境不夠成熟。
對許多在國內從事科研工作的學者來說。
資金短缺,科研流程複雜、自由度不高等問題,讓他們在選擇回國發展時頗感壓力。
這樣的經歷,被認為反映了一個普遍現象。
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留學生,尤其是科技領域的頂端人才,最終留在國外。
所以與其批評指責,不如多一些理解和引導。
更應該反思,為何這些學者會產生棄祖留美的想法?
參考資料:中國國情——清華女高材生何碧玉曾放言:我就是在美國住下水道,也不回中國!而哈佛耶魯雙料學霸李柘遠,卻寧願放棄千萬年薪,毅然回國效力
百度百科——何碧玉
中華網——"河南神童"何碧玉,14歲以750分上清華,赴美後拒絕回國,現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