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屏見“好”|他帶瀕臨倒閉藥廠扭虧為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開屏見“好”》欄目,聚焦山東好人好事,讓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開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邊的榜樣”,講述精彩山東故事。本期人物是“五一特輯·致敬奮鬥者”系列。

4月28日上午,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齊都葯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鄭家晴獲評全國勞動模範

儀式結束後,鄭家晴身披帶有“全國勞動模範”字樣的紅色綬帶,佩戴勞模獎章,找到一個相對人少的角落,鄭重拍下一張留念照片。從一個困難小藥廠的負責人到全國勞模,他用了28年。

“當時只有一個信念——拼盡全力讓企業活下去。”回憶起那段艱難歲月,鄭家晴感慨萬千。1997年,淄博市臨淄製藥廠(齊都葯業前身)累計虧損1800萬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25%,生產經營舉步維艱。32歲的鄭家晴臨危受命,被任命為淄博市臨淄製藥廠廠長。

廠里效益不好,員工人心惶惶,內憂外患之下,鄭家晴決定破釜沉舟:改!從根兒上改!

鄭家晴上任第二年,改革開始了。一方面,他開始帶領企業實施股份制改造,大刀闊斧地對人事、用工和分配製度進行改革,形成“崗位靠競爭,收入看貢獻”的公平競爭機制,調動員工們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深刻認識到產品單一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的鄭家晴,開始投入大量資金精力抓科研開發,並確定了依託大專院校走產學研相結合和加強自主研發隊伍建設“兩條腿”走路的發展路徑。一系列舉措立竿見影,企業當年就實現了扭虧為盈,逐漸步入發展快車道

如今的齊都葯業,旗下擁有9家子公司、7個產業園區,年銷售收入從當年的3000多萬元提升至近50億元。從裝備水平到智能化數字化程度,企業均達到國際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2024年,其在國內首創左卡尼汀原料葯綠色酶法合成工藝,解決了生產過程高危高污染弊端,打破了國外在相關領域技術壟斷

“這幾年企業效益越來越好,咱們的日子也好起來了!”如今,該企業員工人數從改制之初的不到800人增加至4000餘人,看到企業快速發展,員工們都發自內心地高興,因為這是鄭家晴為他們打造的“家”。在這裡,孕期和哺乳期女職工擁有專屬的“媽媽小屋”,還有專為職工子女打造的暑期託管班、1-3歲幼兒托育中心……

對於企業之外的“大家”,鄭家晴也堅持傾力奉獻,他多次帶領企業為抗震救災、扶貧助學、抗擊疫情等捐款捐物,支持當地學校改善教學條件、改善居民飲用水條件,即使是改制時期的艱難歲月也不例外。近年來,企業累計捐出善款超3000萬元。

(大眾新聞記者 劉磊 編輯 徐晨 設計 楊雅晴)

相關閱讀:

開屏見“好”|向地球深部進軍,他說:“鑽孔在哪兒,帳篷就搬到哪兒!”

開屏見“好”|從普通採油工到“技能大師”,她將崗位變為“夢工廠”

開屏見“好”|十年徒步踏查5147個巢穴,她是守護濕地生靈的“羽翼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