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釣魚人來說,不管水平有多好,不管餌料有多誘魚,都不如找到一個好釣位。因為釣位附近經常有魚群活動,在魚群活動地更容易釣獲。
然而想要找到魚群所在地這種釣位太難了!因為一年四季氣候都在變化,水溫也在變化,魚類根本不會在一個地方長期停留,所以找到魚群所在的釣位比較難,然而下面這位釣魚佬為了找到魚群,可謂是煞費苦心!
IP地址為廣西的釣魚佬@景工日記發布了一則視頻,標題為:“大草魚當叛徒,讓釣魚佬發現了魚窩在哪裡!釣草魚視角。”下圖是視頻片段做成的動圖,大家看看咋回事。
視頻中男子釣獲一條巨型草魚,給這條草魚裝了一個攝像頭,然後把草魚放在水中,讓它找到魚群所在地之後,在釣魚。
只見這條草魚入水後,馬上進入深水,所到之處很多羅非魚紛紛躲避,因為這條草魚的個頭比較大,相對於羅非魚的體形大了很多,在水中橫衝直撞,小魚紛紛躲避。此視頻發布後,引得很多網友紛紛點贊回復。
有網友回復說:“如何收回攝像頭”?回收攝像頭很簡單,攝像頭有些是有線的,有些是無線的,綁在草魚身上的攝像頭屬於有線的,如果線組夠長的話,沒有問題。
然而魚類並不會在一片水域長時間停留,它在水中游來游去,甚至一天都在緩慢移動,這需要的線組很長,我覺得這種方式根本不適合,有可能只是拍段子罷了。
有網友回復說:“我綁過瓶子,游着游着就掉了”?哈哈,還真有釣友使用這種方式找魚窩,記得前段時間冬季看到過有幾位釣友,把瓶子綁到鯽魚身體上,然後扔進水中,就沒有後續了!
在魚身體上綁瓶子並不能有效找到魚群所在地,這種方式存在較多限制和不確定性,比如:
1、魚類的行為難以預測、魚類的活動受到水溫、天氣、水流、食物分布等影響,把魚類釣獲後放生,放生的魚類可能會受到驚嚇,恐懼等,它們會尋找安全的地點躲藏,而這個安全的地點,並不一定是魚群所在地。
2、魚類承受能力有限、不管魚類的大小,它都有承受能力,對於小型魚類來說,在它背上綁一個瓶子,早就超出了它的承受極限,瓶子受到風浪、水流等影響,會產生飄逸造成定位偏差,這種情況下綁瓶子毫無意義。
如果想要釣獲更多的魚類,還不如根據溫度判斷魚情,比如:在如今仲春的天氣下,選擇水溫較高,光照充足的淺水水域,這些地方在仲春的時候水溫比較高,吸引很多魚類前來進食,在這種地方垂釣效果比較好。
有網友諷刺:“這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位網友的意思是,可能攝像頭不保,我覺得大幾率攝像頭就沒了!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水底並不是一片坦途。
自然環境下水底有很多枯樹樁、樹枝、凹凸不平的石頭等等,在魚類身上綁上攝像頭,魚類進入這些地區,那麼你覺得這個攝像頭還保得住嗎?
如果魚類進入障礙物比較多的地區,攝像頭肯定保不住,在這種情況下,無疑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攝像頭保不住,草魚也保不住,你說是不是?
最後:我覺得想要釣獲更多的魚類,這種方式根本不行,還不如提高自己的釣魚知識,通過自己的經驗,判斷水溫高低、深水或者淺水等,目標魚的所在地,通過自己的判斷,釣獲更多的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