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吳健雄就別搞排名,DeepSeek列出世界十大女性科學家,我有話說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筆者並不認同搞什麼排名。如果非要給世界的女科學家排名,屠呦呦排第二我沒話說,但是憑什麼吳健雄先生就不能在前十名單里!

在多個維度上,居里夫人和屠呦呦位列前茅具有很多合理性,但是後續的排名就顯得很有隨意性了。作為20世紀最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之一,吳健雄完全可以位列第三。


如果說,楊振寧和李政道建立了物理學的另一個大廈的話,那麼吳健雄的“吳氏實驗”就是幫助他們拿下諾貝爾獎,奠定實驗基礎的基石。

她在1940年代即成為β衰變領域權威,在1956年設計並完成“鈷-60β衰變實驗”,以壓倒性證據證實楊振寧、李政道提出的“宇稱不守恆”理論。

她在哥倫比亞大學期間改進氣體擴散法,解決鈾-235同位素分離難題,助力原子彈研發,因此也被稱為“原子彈之母”、“中國的居里夫人”。


作為女性,她打破了科學界的男性主導局面:

1943年,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教授;

1958年,打破普林斯頓大學百年傳統,

成為第一個獲得該校榮譽博士的女性;

1975年,她再打破美國物理學會由白種人男性擔任會長的傳統,成為該學會第一位女性會長。

……

2021年,美國郵政總局發行了一枚紀念著名物理學家、原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教授吳健雄博士的永久郵票,成為繼居里夫人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女性物理學家。

實際上,吳健雄先生的成就一直被低估,被忽視。儘管費米稱其她是“β衰變領域的世界權威”,奧本海默譽其為“當代最卓越的實驗物理學家之一”。但是她在美國的待遇還是低於男同事,折射出那個女性科學家難以打破的性別壁壘。


在楊振寧看來,吳健雄沒有拿到諾貝爾獎是他們歷史的局限。他自始至終都在強調吳健雄的貢獻和偉大,他說“20世紀實驗物理學家中,吳健雄的成就至少能排進前五,她未能獲諾獎是評獎機制對實驗工作者的系統性低估。”

楊振寧在多部著作中反覆強調吳健雄的成就,在《曙光集》中,他就寫道:“沒有吳的實驗,宇稱不守恆理論至少要推遲五年被接受”。


李政道與楊振寧鬧得不愉快,但是兩人對吳健雄的貢獻和成就評價卻高度一致,自始至終高度讚美。

他說“1956年聖誕夜,吳健雄實驗室致電告知初步數據支持理論預測時,整個物理界的認知基礎正在動搖。”晚年時,李政道逐漸淡化個人爭議,轉而通過設立“吳健雄獎學金”。


當然,要敘述她的影響力和貢獻還有更多維度,只不過限於篇幅就不再贅述。答主只是堅定地認為由於吳健雄那個年代被美國科學界的女性歧視風氣影響,失去了應該有的評價。

她為科學界和她的祖國做出的貢獻,其實早已經超越了國界,超越了科學家的性別。


正如她的墓碑上鐫刻的墓志銘是“她是卓越的世界公民,和一個永遠的中國人”一樣,不了解她的人永遠都不會明白她在科學界的地位,也不會明白她為什麼至今仍被人們永遠懷念。

1957年盧斯夫人在《紐約時報》上刊文的評價最為貼切:“當吳健雄博士將宇稱原理(即左右對稱原理)推翻時,她也就建立了男女之間的宇稱原理。再也不能說女性不能站在科學成就的頂峰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