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3月6日,歐洲中央銀行宣布,將歐元區三大關鍵利率分別下調25個基點,以應對通脹放緩和經濟活動衰退。這是歐洲央行自去年6月以來的第六次降息。與此同時,歐洲央行也下調了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下調原因主要是出口減少和投資疲軟,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也是重要因素。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延續、世界政治經濟形勢波詭雲譎、錯綜複雜的大背景下,歐洲經濟的發展不僅關乎歐洲各國的福祉,也對全球經濟的穩定與復蘇具有重要意義。6日,由上海歐洲學會主辦的《歐洲經濟形勢報告(2023-2024)》發布暨研討會在華東理工大學舉辦。這份由滬上多位專家攜手撰寫的報告,多維度、全方位對歐洲經濟、中歐經貿關係最新進展深入分析,探討中歐關係、中歐合作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挑戰重重 歐洲經濟艱難復蘇
受疫情之後復蘇的慣性消退、能源價格波動、地緣政治衝突、貨幣政策緊縮、貿易保護主義衝擊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歐盟經濟在2023年面臨增長乏力和高通脹的雙重挑戰,並在2024年逐步恢復溫和增長。
報告指出,債務負擔沉重、人口老齡化、勞動力市場講話、研發投入不足、創新體系效率低下等問題長期積累,抑制了歐洲的經濟活力和創新能力。而歐委會委託調研和撰寫的《萊塔報告》、德拉吉《歐盟競爭力的未來》報告均體現了歐洲對自身問題的深刻反思。而隨着大洋彼岸,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其關稅“大棒”再度揮舞,對歐洲經濟構成重大挑戰。
從國別地區而言,報告指出,德國經濟繼續停滯,經濟復蘇速度低於預期。法國經濟復蘇面臨不穩定的政治局面、高利率、就業情況不景氣,以及源於美國的不確定性、來自歐盟的壓力,以及地緣政治衝突帶來的風險等不利因素,未來可能將面臨長期低增長甚至長期衰退的狀態。報告顯示,主要機構對於英國經濟前景的預期較此前有所改善。但由於斯塔默政府的新經濟政策逐漸成形,未來如何影響英國經濟走勢有待觀察。意大利在經歷長期低迷之後經濟呈現微復蘇態勢,但長期困擾其增長的結構性問題猶存。中東歐國家通貨膨脹較此前已大幅下降並保持平穩。北歐地區在2023年至2024年總體經濟增長穩健,但其經濟前景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報告還指出,俄烏衝突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世界能源供應格局的走勢。儘管歐洲各國面臨能源危機,但歐盟能源政策“去俄化”立場堅定,加快推進能源結構的轉型。
增進互信 中歐經貿大有可為
在歐洲內憂外患的背景之下,中歐關係既有機遇也有挑戰。而良好的經貿關係有助於鞏固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增進雙方互信。
今年,中國和歐盟迎來正式外交關係建立的第50個年頭。報告指出,當下,中歐經貿關係面臨貿易保護主義、中歐投資協定遭凍結、貿易不平衡,以及全球經濟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但中歐在經貿領域的互補性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新能源、環保、科技研發等領域存在廣闊的合作空間。
與此同時,中國堅持擴大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維護和引領經濟全球化,繼續保持全球最受歡迎的投資目的地之一的地位,外商投資規模效益提升。當前,歐盟對華投資的來源國保持穩定,且呈現出多元化趨勢;投資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汽車整車、化工、電子元器件和交通運輸與倉儲業,對服務業投資力度逐漸增強。而歐盟在上海投資的產業則主要集中於信息通信、生物醫藥、汽車、高端製造和化工等行業領域,高技術產業是近年來外資增長較快的領域。
誠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7日在兩會記者會上說的,中歐不僅成就彼此,還將照亮世界。國際形勢越是嚴峻複雜,中歐越要秉持建交初心,加強戰略溝通,增進戰略互信,堅持夥伴關係定位。中國對歐洲依然抱有信心,也相信歐洲可以成為中方信任的夥伴。雙方有能力、也有智慧通過友好磋商妥善解決存在的問題,共同開闢下一個值得期待的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