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候鳥翔集看黃河三江口生態之變

隆冬時節,候鳥應時而歸。近日,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三江口迎來了來自西伯利亞的“老朋友”——大天鵝。它們頂着風霜雨雪、穿越山水林田,不遠萬里來到黃河岸邊的越冬地。

三江口是黃河、湟水河大通河的交匯處,浮游生物豐富。每逢冬季,數十隻大天鵝“呼朋引伴”,南遷至此,這裡水草豐盈、魚蝦易覓。大天鵝或在岸邊覓食、或在水中嬉戲。

“除了大天鵝,豆雁、鳳頭鴨、白鷺等候鳥也紛紛前來‘做客’。”西固區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劉齊元說,候鳥種類增加、數量擴大,增添無限生機,也是黃河水質穩定、生態向好的見證。

工作十餘年,劉齊元目睹了三江口的轉變:這裡原本是一片荒灘,附近村民曾在這裡放牧。近年來,通過水質提升、濕地荒灘改造等工作,三江口生態環境得到大幅改善,成為候鳥的“樂園”。

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2024年,黃河流域甘肅段水質優良比為98.2%,幹流出境斷面水質連續9年達到Ⅱ類。

生態美、候鳥歸,三江口吸引眾多遊客、攝影愛好者,前來觀賞大天鵝、記錄它們的翩躚身姿。隨着逐漸壯觀的觀鳥潮,蘭州市西固區提升改造文旅設施,建設了1.1公里環形公路、600米生態文化廊道,方便遊客駐足觀賞。

最近,蘭州旅遊交通服務中心還開通了三江口天鵝灘旅遊專線直通車,方便遊客觀賞。蘭州鐵路局也根據列車運行線路,整理出兩條觀鳥路線。在飛馳的列車上,遊客得以解鎖“落霞與孤鶩齊飛”的驚艷場面。

一列飛馳而過的動車與越冬大天鵝同框。(受訪者供圖)

“良好的生態、適宜的氣候、舒適的棲息環境、豐富的食物資源,三江口是大天鵝遷飛通道上重要的能量補給站。”蘭州大學生態學院野生動物多樣性監測與保護團隊負責人張立勛說,大天鵝每年“準時”到訪,也說明了它們對三江口生態環境的認可。

“稀客”變“常客”,也得益於更加溫暖的保護手段。張立勛介紹,降溫、冰雪、河流枯水期等多種因素都會影響候鳥的正常覓食行為,為了保障候鳥在遷徙過程中獲得充足的能量補給,科學投喂必不可少。

在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三江口,工作人員為越冬大天鵝投食。(受訪者供圖)

在三江口,工作人員會根據候鳥種類、數量等監測情況,播撒玉米粒、小麥。巡護員也會開展日常巡護監測,防止遊客不當的觀賞行為驚擾候鳥,並定期清理水體垃圾。

如今,候鳥的保護力量在持續“擴容”:巡護員、觀鳥愛好者、鳥類保護志願者……越來越多人加入愛鳥護鳥的隊伍,為候鳥創造更適宜的棲息環境。(記者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