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藺:如何利用本地資源,為野生獼猴群撐起“保護傘”?

鄧小紅 瀘州觀察 魏傑/文圖

“觀景台修好之後,大家看野生獼猴就更方便了,給我們也帶來了更多的人流量,也推動了我們周邊村民擺攤創收。”6月26日,古藺縣白泥鎮菜板村村民邱娟在野生獼猴觀景台的位置擺起了小攤。

古藺縣地處烏蒙山區,轄區內佳木蔥蘢,成為眾多國家一級、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的“棲息樂園”。據統計,古藺縣境內野生動物資源種類高達345種,23個鄉鎮轄區中有19個鄉鎮分布着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獼猴共1900餘只,其中分布較為集中的白泥鎮菜板村長期生活着獼猴400餘只。

如何利用本地資源,為野生獼猴群撐起“保護傘”?

修建觀景台、選聘馴養巡護人員、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為管理和保護好這群獼猴,當地下了不少功夫。“以前猴子們經常下山偷吃村民栽種的糧食,見人就跑;現在有專人餵養,不僅村民放心了,猴子們也沒那麼怕人了。”菜板村黨支部書記周得昌介紹,為切實加強野生動物(獼猴)資源保護工作組織領導,當地特成立菜板村野生動物(獼猴)資源保護工作領導小組,並選聘責任心強的馴養巡護人員。

“這群猴子聰明得很,現在只要我一吹口哨,它們就曉得開飯了,趕緊跑下山來。”劉備傑作為當地選聘的野生獼猴馴養巡護專員,主要負責按照獼猴的習性、飲食特點和營養搭配,每天早、中、晚定時定點定量投喂猴糧,不定期開展猴區巡護,及時發現並制止故意傷害獼猴行為並上報反饋有關信息線索。

在司法保護層面,4月中旬,古藺縣人民法院還會同古藺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古藺縣白泥鎮人民政府就古藺縣獼猴保護工作開展座談交流,三方立足職能職責,暢通銜接機制與溝通平台,打破司法行政保護壁壘,探索建立常態化保護機制,將野生動物保護經費納入政府預算,不斷普及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以實幹擔當精神推進獼猴保護工作做細做實。

“6月11日,我們就野生獼猴保護向古藺縣人民政府發送了5個方面的司法建議。”古藺縣人民法院副院長曾方介紹,建議包括建立保護機制,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獼猴保護工作的科學性;凝聚保護合力,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公益宣傳活動;加強安全防範,跟蹤監測獼猴生存發展情況和生境評估;倡導全民保護,引導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將獼猴保護工作納入村規民約;推進全域保護,開展獼猴保護工作試點,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地等等。

目前,菜板村的獼猴群已成為當地的“明星隊伍”,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來觀看打卡,也為當地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利用好本地資源,為野生獼猴的生存繁殖提供良好環境。”日前,古藺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羅波一行實地調研白泥鎮野生獼猴區的生態保護和旅遊開發工作,將在不影響保護的前提下,儘快設立獼猴生態旅遊區,將白泥野生獼猴、關門石自然風景宣傳出去,同時對周邊村莊發展生態旅遊業進行整體上的科學規劃,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旅遊發展,確保遊客既能來又留得下。

據了解,白泥鎮擁有菜板村省級傳統村落、關門石自然風景、三台野生獼猴等本土資源,並以農產品採摘—遊玩垂釣基地—關門石風景區—傳統村落—野生獼猴棲息地環線,打造特色的生態文旅品牌。

“我們已規劃菜板村場鎮到關門石沿線的觀光旅遊路燈500盞,關門石a級景區打造,菜板河兩岸、關門石至三台公路沿線綠化美化。”白泥鎮副鎮長丁利會表示,將依託野生獼猴群等自然旅遊資源稟賦,大力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在保障野生獼猴天然習性的同時結合鄉村旅遊和農旅融合發展,發展生態旅遊項目,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真正實現人與獼猴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