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又當“爸爸”

中新社武漢6月20日電(記者 馬芙蓉)世界首頭在全人工環境中成功繁育的長江江豚“淘淘”,近日又喜獲“愛子”。武漢白鱀豚館20日召開媒體見面會,介紹“淘淘”及其子最新情況。

“淘淘”於2005年7月5日在武漢白鱀豚館出生。今年6月9日,“淘淘”迎來第三個孩子——一頭雄性小江豚,編號“F9C24”;此前兩個孩子分別是4歲多的大兒子“漢寶”,即將滿兩歲的二女兒“小久久”。

6月20日,小江豚F9C24與媽媽在飼養池內遊動。(監控視頻翻拍)

長江江豚壽命一般在20歲至25歲,按此推斷,‘淘淘’處在中年向老年過渡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郝玉江表示,“淘淘”又一次繁衍後代,意味着其整體狀況還比較健康。但不容忽視的是,“淘淘”身體部分指標已呈現衰老跡象,出現老年斑、食慾減退等情況。

長江江豚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特有淡水鯨豚類動物。自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探索建立就地保護、遷地保護、人工飼養繁育三大保護策略,實現長江江豚從種群持續下降、瀕臨滅絕到止跌回升的轉變。

“淘淘”及其後代是人工飼養繁育保護策略的親歷者。經過摸索,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構建起人工環境下成熟的飼養繁殖技術體系。目前,武漢白鱀豚館飼養着12頭長江江豚,其中5頭為人工環境下繁育,包括3頭二代江豚。

在郝玉江看來,長江江豚保護逐漸從“拯救保種”轉入“種群恢復”階段,當前仍需通過優化保護策略、創新保護技術、提升管護能力、推動全民參與等措施推進保護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