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評|“蟲出沒”,科學預防控制很重要

近日,一女子遭隱翅蟲襲擊導致眼皮腐爛的新聞引髮網友關注。這不是隱翅蟲第一次上熱搜了。隨着天氣一天天熱起來,隱翅蟲、蜱蟲、蚊子等有害生物密度或將越來越高。它們咬人之後,不光會引起皮膚瘙癢,有的病媒生物還會誘發病毒或者細菌感染,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圖源:東方ic

有害生物防制工作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春夏季節是有害生物繁殖的高峰期,科學預防和控制這些生物,首先要做好個人防護,像在戶外活動或是出遊時,盡量避免在草叢、樹木茂密的野外環境逗留;不要隨意在草地躺卧,戶外活動時最好紮緊褲腿、袖口等。

除了個人防護之外,掌握有害生物防制知識也很有必要,不讓“小害蟲”帶來“大危害”。像一些網友在“隱翅蟲襲擊女子”的新聞下留言:隱翅蟲平常並不多見,不知如何識別處理。對此,有關部門要加強這方面的科普,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去年,全國範圍內第一個病媒生物預防控制的實訓基地在上海成立。今年,實訓基地將通過提高人群接受度,擴大培訓覆蓋面,全面提升社會參與衛生治理水平。

有害生物防制工作還要打好“組合拳”。去年11月1日起實施的《上海市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條例》中,對於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以及住宅小區和公共區域的病媒生物預防控制工作,有明確規定。有關部門可以就社會的關注點,開展相應的演練,像虹口區疾控中心近期就邀請了各街道相關病媒防制專業人員參加處置演練,內容包括病例發現及報告、蚊媒應急監測及控制等流程。

有害生物科學防制應該共同參與,將夏季防蟲害工作落實落細,切實保障公眾的身體健康,營造乾淨、衛生、安全的生活環境。

方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