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作者西南候鳥關於超導技朮路線短文

此文不長,把它抄在下面:

作者:西南候鳥

超導技術路線無非三種:低溫、高壓、內應力。低溫高壓在實驗室里都容易實現,但都無法大規模實用化。

內應力路線是上個世紀70年代蘇聯科學家提出的設想,通過改變物質內部結構,讓物質內部產生極強的內應力,以取代外部的高壓。隨着蘇聯解體,內應力路線也漸漸淡出人們視野。

然而1991年,中國一個民科陳勁松依據內應力技術路線,提出五種實現方法,還申請了專利。其中第五種方法就是LK-99技術路線。但遺憾的是,他沒有把實驗做下去。


陳勁松團隊LK-99技術路線專利部分截圖


下面是作者對該短文的解讀:

在超導機理方面,該短文話語不多但十分重要:說的三種技術路線,低溫、高壓、內應力,實質就是用不同方法實現同一目標,改變晶體結構晶格狀態,實現晶體結構和晶格狀態產生某種不理想不完善,形成晶格畸變,產生內應力,不同“擋次”內應力在不同溫度釘扎住晶格振動,呈現不同超導轉變溫度。然而前兩種路線無法實際應用,能夠實現應用的常溫超導材料製備只有走內應力路線。

探索超導機理一路走過來,所有超導體的超導電性也都是內應力作用,只是人們輕視晶體結構與超導電性關係,忽視了對其觀察和認識。

在西南候鳥的短文中沒說是那類超導體。結合當前形勢似乎是指常溫超導體。依據本人對主要超導體類型結構和超導電性關係探索,在這裡明確加一句:對所有“擋次”超導轉變溫度的超導體都是適用的。以最簡單然而又最不容易為人們所理解的極低溫金屬超導體為例,發現時,人們就被BCS理論引上一條超導材料探索的錯誤大道,沒想到是金屬層錯位錯點缺陷釘扎晶格振動的內應力引起。由於這種晶體結構缺陷內應力不強,只有在極低溫時才發揮作用,釘扎住晶格振動,實現超導轉變,轉變溫度Tc與絕對零度非常接近。信奉BCS電子態產生超導電性理論者不肯改道,不肯回頭。各類晶體結構產生超導電性證據也不能撼動庫珀對產生超導電性學說。

這次LK-99事件挑起的事態,最大貢獻正在並必將把人們拉回到晶體結構晶格狀態產生超導電性決定超導轉變溫度的正確道路,也就是內應力路線。

最可貴的是,在已發現實用超導體的體系中,在整條超導體類型鏈條中,“高溫超導體”結構和性能關係,已為人們提供尋找更高溫超導轉變溫度的超導體的可能思路,特別是為製備常溫超導體提供了前進方向,常溫超導電性一定出現在遠超過“高溫超導體”更強大微觀應力的晶體結構中。

如何實現,就要在結構中存在更強的全局的晶格失配,均勻分布形成強大的微觀應力,等價或遠超過宏觀壓力對晶體結構作用,在常溫常壓下釘扎住晶格振動。

晶格常數相近且能形成合適的應力兩相共格結晶,晶格之間有合適的失配度,在不被“拉斷”前題下,可能失配度較大超導轉變溫度會更高。兩相共格結晶是合理的前進方向。

依據以前不同超導體結構與性能關係鏈條,都是內應力路線的實例,特別是Y系和Bi系“高溫超導體”結構和性能關係,已預示了常溫超導體的超導相就應該是兩相(或多相)共格生長的晶格失配結晶。

此次以LK-99事件給出了這樣實例,可能是自覺的也可能是誤打誤撞的,磷灰石類型結構不同相共格結晶產生常溫常壓超導相,呈現常溫超導電性,是最好最合適實例,相信人們排除各種認識干擾後,一定會有意識自覺地製備出純凈的兩相(或多相)共格結晶超導相。一旦成功,其巨大意義遠超過此種常溫超導材料應用本身,必將一箭多雕:為探索更適用更多種常溫超導材料提供指導;搞清超導機理,會發現電子態解釋超導機理誤人不淺;廣泛快速發展實際應用……。


最後對西南候鳥提供信息表示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