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探針衛星成功入軌,搭載兩台載荷

視頻來源:陳昊傑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新京報訊(記者張璐)2024年1月9日15時0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愛因斯坦探針科學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繼“悟空”“墨子號”“慧眼”“實踐十號”“太極一號”“懷柔一號”“夸父一號”之後,研製發射的又一顆空間科學衛星,它是宇宙天體爆發的捕手,能精準捕捉到更加遙遠和暗弱的暫現源和爆發天體,探尋來自引力波源的x射線信號,對研究恆星活動、黑洞和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演化、併合等過程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採用天文時域觀測方法,在軟x射線波段開展高靈敏度實時動態巡天監測,將系統性地發現宇宙高能暫現和劇變天體,監測已知天體的活動性,探究其本質和物理過程。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在軌運行示意圖。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供圖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共搭載寬視場x射線望遠鏡(wxt)和後隨x射線望遠鏡(fxt)兩台有效載荷。在國際上首次大規模運用了“龍蝦眼”微孔陣列聚焦成像技術,探測能力國際領先,可實現靈敏度和空間分辨率1至2個數量級的提升,在進行大視場探測的同時,能夠精準捕捉到宇宙中遙遠暗弱的高能暫現源和轉瞬即逝的未知現象,並發布預警引導天地基其他天文設備進行後隨觀測。衛星設計壽命5年。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負責工程大總體和地面支撐系統的研製建設,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負責抓總研製衛星系統,國家天文台負責科學應用系統研製建設,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負責實施測控系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負責運載火箭研製生產。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506次飛行。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