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這項頂尖技術在福建醫院完成!

12月29日,全球首例機器人經導管二尖瓣微創手術在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簡稱“廈心”)順利完成!

當天上午10時許,廈心三樓介入診療中心八號導管室,一台複雜的二尖瓣微創手術正在進行。

與以往不同的是,手術台前忙碌的不是穿着鉛衣的醫護人員,而是一台國產自主研發的心臟手術機器人。

廈心王焱教授坐在手術間外的控制台前,聚精會神地盯着顯示器,手裡操作着搖桿控制台,一會兒往前推、一會兒旋轉按鈕,僅一個多小時,就在跳動的心臟上,成功為68歲的患者微創修復了受損的二尖瓣。

據了解,這也是全球首例通過機器人完成的經導管二尖瓣微創手術。

據介紹,這套機器人手術系統具有高度靈活的操控性,醫生操控它能對器械進行更加精準的定位和移動,處理手術中更微小及複雜的解剖情況,從而提高手術操作的精度及安全性,減少手術時間,降低患者術中併發症的發生,進一步保證患者安全。

△主刀醫生在手術間外操控機器人手術

該系統的標準化操作流程,有望縮短醫生的學習曲線,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培訓時間,從而更好地推廣二尖瓣微創手術。

此外,藉助5g通訊技術,醫生還可以遠程操控機器人完成心臟手術,對於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具有積極推動意義。

據了解,隨着人口老齡化心臟瓣膜病的發病率正快速攀升,估算我國現有患者2500萬,瓣膜病已成為全球心血管學者共同面臨的突出健康挑戰。在所有瓣膜疾病中,二尖瓣病變發病率最高、介入治療難度最大。

近年來,隨着技術發展二尖瓣修復的發展經歷了從傳統外科開胸手術到微創介入的演進,但因介入修復手術步驟多且複雜,醫生學習曲線較長,目前能獨立開展的醫院還非常有限,尚存在非常大的治療缺口。

作為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和委省共建國家心血管疾病區域醫療中心,廈心緊跟技術發展前沿,自2014年率先在福建省開展經導管微創瓣膜手術以來,截至目前已完成800餘例心臟瓣膜病的微創手術,在心臟瓣膜病的微創治療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

該院還不斷創新,在緊跟國際前沿技術的同時,更將目光瞄準國產器械的自主研發,目前已聯合國內醫療器械公司完成多項創新器械的研發,並完成多個全國、全球首例人體植入。

據介紹,手術機器人在腹腔、骨科等臨床領域已廣泛應用,國際手術機器人龍頭企業也在開始布局心臟手術機器人產品。此次廈心和國內創新醫療器械企業術濟客醫療深度合作,歷時一年多將機器人技術與經導管微創手術完美融合,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先機,對推進瓣膜領域的國產自主研發意義重大。

來源:福建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