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專家談創新:科學沒有大小 舞台很關鍵

  中新網上海12月29日電 (陳靜童寬)“科學無大小,只有新不新,每一個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研究都值得我們深入探索和挖掘。”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29日對記者表示,“不論你是醫學生,或者是科學家,都不應該輕易被規則所限制或束縛,要勇闖無人區和死亡谷,探索別人尚未涉及的領域,解決現實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於如何開展有組織的科研創新,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范先群認為舞台很關鍵。范先群院士是“光明使者”、是中國眼眶病和眼腫瘤領域的一位主要開拓者。他指出,近幾年,上海交大醫學院先後成立了免疫創新研究院、松江腦科學研究院、生物材料和再生醫學研究院、數字醫學研究院等多個學科交叉平台,吸引了眾多知名科學家們加入,但不能僅僅依靠他們個人的單打獨鬥,需要有組織地聚合人才,發揮創新團隊的優勢力量,最終實現醫學成果的創新與轉化。

三位院長院士同台探討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更好地傳承交醫精神、開展戰略布局、引領創新發展。(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供圖)

  據了解,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精神傳承創新引領共話交醫高質量發展”院士論壇上,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范先群、寧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院長夏強共同探討開展戰略布局、引領創新發展等。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不斷完善學科發展頂層設計、加快平台融合內涵建設,打造了醫學人才強磁場。三位院士從多個維度展開分享。

  卓越醫學人才的培養決定着中國醫學發展的未來。在夏強看來,附屬醫院是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的一個主陣地。醫學生是未來的醫生,他們面對的是病人的生命,這就要求他們不能犯錯誤,因此必須要在學生階段做好訓練。據介紹,其所在仁濟醫院的臨床實訓中心有非常強大的模擬數據分析,學生們在這裡做各種模擬訓練,可以大膽試錯,為之後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和疾病譜的不斷變化,醫學必須與時俱進,創新引領。據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堅持“頂天”“強腰”“立地”,持續推進附屬醫院建設;依託醫學發展“新賽道”,持續解決醫療關鍵問題。夏強院士引領中國兒童肝移植從幾乎空白到世界領先,通過科學技術的突破創新解決了一個個重大的臨床需求難題。

  據悉,二十世紀70年代,世界肝移植之父托馬斯·斯塔澤完成了第一例肝臟移植手術,隨後,台灣長庚醫院陳肇隆完成了亞洲第一例肝臟移植手術,在之後的20年里,夏強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開啟了兒童肝移植新征程,該院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肝移植中心之一。

  在夏強看來,在這個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在技術上傳承。2019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幫助馬來西亞培訓了肝移植團隊,先後完成了馬來西亞第一例、第二例、第三例的肝移植手術。之後,香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區和國家的醫生紛紛來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學習最先進的技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