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如何滅絕的?當時地球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恐龍曾在地球上稱霸了1.6億年,但是在6500萬年前卻突然開始逐漸消失,儘管恐龍滅絕的真實原因還有不少科學家在爭論,但是目前證據最多的假說,就是當時有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從根本上導致了此次生物大滅絕。

之前也有不少科學家推論出了各種各樣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除了一些氣候環境原因言論的提出者之外,甚至還有人提出來恐龍“自殺”論等聽上去不可思議的言論,因此目前最切合實際的也就是隕石撞擊理論了。

恐龍滅絕真是因為行星撞地球嗎?

上世紀70年代末,地質學家阿爾瓦雷斯在尤卡坦半島發現了一個巨型隕石坑,在這個隕石坑的上方及其周圍,研究人員都發現了存在磁場紊亂、重力異常甚至有玻璃隕石的出現,後來經勘測,該隕石坑直徑約180千米,而且推測其形成的大約時間就是6500萬年前。


同時在白堊紀-古近系(K-Pg邊界)的黏土層也發現了一項最重要的證據,那就是該邊界含有濃度很高的銥元素,為什麼說銥元素是重要的證據呢?因為這種元素在地球上的含量是特別少的,但是在隕石和小行星上卻富含該元素。

這時候有人就會問了,如果真的是小行星撞擊了地球,那巨大的能量和熱量也幾乎使所有元素灰飛煙滅變成蒸汽了吧,為什麼銥元素仍然會附着在K-Pg邊界的黏土層且保留了這麼久呢?

這個問題阿爾瓦雷斯也給出了解釋,他推測應該是這裡的銥元素在撞擊物蒸發後,沉降在了地球表面以及撞擊拋出的其他物質。然後銥被擴散到了大氣中,從而產生了豐富的含銥粘土層。

直到1980年,阿爾瓦雷斯根據之前的研究成果,來到了K-Pg邊界的撞擊地點,也就是加勒比海附近。他和自己的導師以及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生時隔多年再次一同尋找墨西哥附近的隕石撞擊證據。

最終經過長時間的考察發現了該地的玻璃隕石,要知道能夠形成玻璃隕石的條件一定需要很高的溫度,而且需要猛烈的撞擊條件才能夠形成這種岩石,後來他們又通過衛星形象分析才使這個直徑達180千米的巨型隕石坑清晰地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

恐龍滅絕的直接原因。

這次撞擊引起了全球性十級以上地震和活火山的集體爆發,並且上億噸岩石和礦物質玻璃化並被拋出大氣層。而後這些玻璃化隕石部分直接被地球引力吸引落回地面引起全球性大火,另一部分停留在環地球軌道並很可能形成了星環,在其後100萬年時間裡慢慢墜落地球形成不間斷轟擊。

而且撞擊引起了嚴重的溫室氣體泄露,使整個地球溫度急劇上升,氣化的硫化物和降雨混合變成酸雨污染地球大部分土地,並造成土地養分流失,流失的養分和塵埃酸雨一起匯合到海洋中造成了更嚴重的污染,表層海水酸化變成了有毒的泥漿,導致了整個地球微生態崩潰,然後再隨着食物鏈逐級摧毀上層生態。

雖然這次撞擊釋放的能量超過10^14噸TNT爆炸當量,但是它還不足以使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直接全部死亡,造成大滅絕的是隕石撞擊導致的連鎖反應。

撞擊引起的震波會導致板塊移動,引起地震和火山爆發而導致被封在地下的溫室氣體大量泄露,撞擊點的高溫會導致岩石礦物海水氣化,導致大氣污染和臭氧層空洞,並且高溫蒸發的海水會導致超巨形龍捲風出現。

而隕石撞擊的衝擊力會引發超級海嘯,並且會將撞擊高溫產生的熔融物質拋出大氣層,這些熔融物質會在太空中凝結成玻璃隕石然後被地球引力牽引墜落回地球,引起全球性大火。而撞擊揚起的煙塵和火災導致的煙塵會遮蔽陽光數月之久。溫室氣體引起的升溫會導致海水蒸發水汽和被氣化的硫化物會變成酸雨降落回地球,引起全球性土壤污染和營養流失。

不過最後還是有一部分鳥類恐龍和哺乳動物存活了下來,現在的鳥類就是其中一種演化而來。人類的祖先在當時也是存活下來的哺乳動物分支之一。

小行星改變了生態,在生存面前,所有的生物都為了活下去而不斷演化着,前仆後繼倒在這條道路上的分支也是數不勝數。經過了漫長時間的驗證,自然選擇讓容錯低到了極致,只有最優的進化路線才能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