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世界上的任何一個物質個體來說,它即是構成更高級物質個體的基本材料,又是由更低層級的物質個體所組成,而且振動是物質個體的本質屬性,所以任何物質個體或任何層級的物質個體的振動都是相同的。在這裡,振動相同指的是振動頻率相同。所有物質個體的振動頻率相同,但是不同物質個體的振動域或振動範圍存在着不同,所以不同的物質個體的振動強度也就不同。
振動強度發生改變的原因就在於物質個體的振動域發生了改變。構成物質個體的最底層的物質個體擁有範圍最大的振動域,這也就是說,本來的情況下低層級的物質個體擁有比更高級物質個體的振動域更大的振動域。但現實的情況是低層級的物質個體被包含於高層級的物質個體之內,或者說,範圍更大的低層級的振動被包含於範圍更小的高層級的振動之內。因此,組成更高層級的更低層級的物質個體的振動擁有更高的壓縮率,壓縮率越高則振動的強度也就越高。這也就是說,自振動擁有比共同振動更高的振動強度。這樣一來,物質的層級也就有了方向性,擁有多層級結構的物質個體的強度從內而外是逐漸降低的,從外到內是逐漸加強的。
測量者要想測量某一物質個體的位置,就必須先測得這一物質個體的體積,因為沒有的也就沒有位置。因此,測量者對物質個體的體積的測量,就是對除去物質個體的自振動或共同振動的低層級自振動的測量,這也就是說,某一物質個體的體積就是組成這一物質個體的所有低層級物質個體的振動域的和。這也就是說,測量物質個體的體積或位置就是分辨和區分不同強度的振動,或者說就是探測到更高強度的振動後剝離低強度振動。
現在的問題是物質個體總是擁有比觀測手段更低層級的振動域或更高強度的振動。觀測者擁有或運用某種確定的觀測手段只能觀測某一層級確定的物質個體。某一觀測手段所觀測到的物質個體就是由低層級的共同振動和低層級的自振動組成的,低層級的自振動包含於低層級的共同振動之中。當觀測手段的尺度大于振動域的尺度時,測量者對物質個體的體積或位置的測量是準確的;當測量手段的尺度小于振動域的尺度時,測量者對物質個體的體積或位置的測量就不準確。這也就是說,測量者尺度與被測量者振動域尺度的比值越大,那麼測量就越準確;測量者尺度與被測量者振動域尺度的比值越小,那麼測量也就越不準確。
所以我們也就可以說,測不準原理是普遍存在的,只不過在某些尺度下測不準原理更容易被測量者覺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