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和DNA相似

這個結果對Esteller來說並不完全令人驚訝,他指出,全基因組關聯研究表明,一些基因變異與面部特徵有關。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進行雙胞胎研究的馬里奧·法爾基(Mario Falchi)對此表示贊同,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論文中描述的優雅實驗……表明,長相相似的個體比隨機選擇的個體擁有更多的遺傳變異。”

埃斯特勒評論說,研究小組還發現,兩人之間的相似之處超出了他們的容貌和基因。他說,雖然這項研究旨在檢查臉部,但研究小組使用了“一份非常廣泛的問卷”,該問卷顯示,體重和身高等生理特徵在二重人口中也有相似之處,生活方式特徵(如吸煙習慣和受教育程度)也是如此。這可能表明,相似之處“擴展到了更多與人格相關的特徵,”他假設,並補充說,這種說法需要“仔細評估”。Falchi說,據報道,面部特徵與生理和行為表型之間的關聯很可能是由於多向效應,其中一個基因影響多個看似不相關的性狀,而上位性效應則是基因相互作用的結果。

梅森寫道:“看到基因與面部識別算法之間的聯繫很有意思;這表明使用這兩組數據在未來可能會更加強大。”“這可能會為法醫學打開一個潘多拉的盒子,但它是令人興奮的。”

Esteller認為,這一結果可能會導致使用人工智能根據人臉圖像來推斷基因變異。他推測,科學家最終可以“從鼻子或嘴巴上區分出此人是(醫學相關的)突變攜帶者”,這可能會導致早期干預,以防止疾病的發展和更有針對性的護理。

相反的結果也可能成為現實,結果可能會導致更好的面部重建DNA證據,或如Esteller所說,“如何從基因組中畫出一張臉。”

在這個方向上的一個可能的步驟,Esteller說他和他的團隊現在正在調查完整的基因組,以發現涉及面部相似性的其他變異。他還計劃研究蛋白質組轉錄組在面部變化中的作用。使用這種多組學方法,Esteller說,“我們將能夠從生物材料中重建完美的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