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的博覽會(在中心)。
1)為什麼北極星還在?
這顆超巨星位於小熊座,距離我們477光年,是北半球夜空中最亮的恆星之一,正是這顆恆星非常容易導航。 天頂處的北極(觀察者上方的天球點),由於這一點,它位於我們星球的旋轉軸上,因此實現了如此方便的定向效果。
2)“極星”隨時間而變化,甚至存在於其他行星中。
順便說一句,這種效應本身被稱為北極星,也就是說,當觀察者可見的明亮和可見的發光體靠近行星的極點時,在歷史上的這個時候,地球北極星的恆星是北極星,但情況並非總是如此。 恆星本身漂移,有自己的運動和相對彼此移動。
例如,13,000年前,北極的北極星是織女星,距離我們25光年,公元前5500年它是Iota Draco或Edach,位於天龍座,已經離我們103光年。 替換 並將相互替換。
例如,在同一個金星中,北半球的極地發光體是Fafnir,一個位於龍座的橙色巨星,距離我們的星球320光年,在同一個海王星中,但已經在南半球這樣的恆星是瘋狂明亮的伽馬帕魯索夫,位於星座的船帆座,距離為800光年。甚至我們位於南極的衛星也有自己的北極星,在月球上,它是金魚的三角洲,位於同名星座。
3)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
它被認為是門捷列夫周期表中第一個化學元素和最輕的氣體 - 氫.幾乎90%的原子都由它占其中,此外,星際氣體和塵埃主要由氫氣組成,還有恆星,它是熱核聚變的主要催化劑,它以氫電離氣體的形式存在。 即等離子體。在常壓常溫條件下,氫氣沒有色、味、味,也沒有毒性。但是,要小心,因為如果它與空氣或相同的氧氣協同作用,它將變得易燃且極具爆炸性。
4)大爆炸的“殘餘”。
我想你們聽說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或者,正如它也被稱為宇宙超高頻背景輻射,正是這種古老的熱輻射是最古老的“物體”之一,它以各向同性(均勻地)填充了宇宙的廣闊空間。 絕對吸收落在它上面的電磁輻射,並且在每個範圍內。這個等離子體本身是基於現代宇宙學模型,在大爆炸後380,000-400,000年出現,當時的環境開始冷卻,粒子穩定下來。然而,現在,其溫度平均非常接近絕對零度(0K或-273°C),等於2.75 K。對這種輻射的興趣也在增加,因為這種輻射的存在和對其性質的研究使科學家認識到,大爆炸理論確實發生過,並得到了另一個論點的支持。
褐矮星的藝術表現。
5)站在恆星和行星之間的物體是褐矮星。
褐矮星是昏暗的宇宙天體。它們被稱為亞恆星,具有恆星和行星特徵的天文物體。例如,它們的恆星特徵是它們的熱核反應,但它們不如熟悉的恆星那樣強大。這些矮星甚至沒有清晰可見的恆定光度,在它們的一生中,它們只會越來越縮小和變暗,更年輕和更大的矮星具有與非常暗淡的恆星相當的亮度,例如紅矮星,但較老的亮度只能與行星相比,特別是與一顆巨大的行星相比。它們還具有非常低的溫度,不超過2700-2800K,最冷的具有約250-300K的表面溫度,這是非常低的。很難探測到這樣的亞恆星,這都是因為它們的暗淡很強。基本上,它們發出長紅外波並具有深紅色。褐矮星也有自己的類,只有四類(M,L,T,Y),其中最年輕,最大質量,最熱和明亮的恆星屬於光譜分類M,最冷和最暗的恆星屬於Y類。
6)水星正在萎縮並變得越來越小。
是的,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和太陽系中已經最小的行星確實在逐漸和非常緩慢地縮小。這是因為水星的內核隨着時間的流逝而冷卻下來。順便說一句,它的核心主要由鐵和鎳組成,幾乎是行星總直徑的3/4,並且是液體,但隨着它的冷卻,它變得越來越硬,這導致水星減少。順便說一句,正因為如此,山脈在其上形成,其高度可以是2-3公里,根據NASA和用於研究水星“信使”的行星際站的最新數據,過去40億年來行星的直徑減少了約14公里。
7)火星上的聲音。
“紅色星球”上的條件和環境與地球上的條件和環境明顯不同,包括在那裡進行的聲音與我們的聲音有些不同。這是由於火星的大氣層,因為它更稀疏,密度更低,此外,它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其含量在大氣成分的94-96%之間變化。因此,那裡的聲音傳播得更慢,其速度為240 m / s,而在地球上為340 m / s,此外,火星上的聲音信號明顯更柔和,因此為了獲得良好的可聽性,您需要非常接近源頭。此外,它的二氧化碳氣氛主要吸收高音調的聲音,而低音調的聲音在長距離上傳播得更好。
來自詹姆斯·韋伯的木星及其環的紅外圖像。
8)太陽系行星附近的環
行星的環是一個相對罕見的景象。可能在這些宇宙天體中,它們是由於較小的物體碰撞而形成的,然後墜毀物體的粒子和碎片以環繞環的形式沿着行星的軌道攜帶。在太陽系中,只有土星有清晰可辨的大環,但它們存在於所有氣態巨行星中,即海王星,天王星和巨大的木星中,但是在這三個中,它們非常薄,幾乎看不見,儘管在“詹姆斯韋伯”的相同紅外範圍的幫助下,它們可以安全地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