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太空、試管嬰兒,科技無孔不入的一天|商業史上的今天

|《中國企業家》記者 譚麗平

編輯米娜

頭圖製作|王超

1957年10月4日,在哈薩克斯坦的一片大荒漠里,蘇聯將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Sputnik-1送入太空。這顆直徑58厘米、重83.6kg的圓球,宣告着人類進入新的航天時代。在此之後,人類大步邁進太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後,1970年,中國也發射了自己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當前社會,人造衛星已成為最無形卻又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它們能同時處理大量信息,並及時傳送到世界任何角落,被廣泛應用於科學、通信、軍事、氣象、導航等領域。它們在太空中做着最機械的運動,卻為人類通訊方式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

如今,人造衛星已從國家間的太空競賽,變成商業社會中的一門生意。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2002年創辦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並於2015年1月宣布“星鏈”計劃——2019年至2024年間,將1.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近地軌道。另外兩位億萬富翁——傑夫·貝索斯、理查德·布蘭森,也已開啟太空商業旅遊競賽。

製作:王超

1970年10月4日,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出生。作為國內互聯網圈的風雲人物,周鴻禕的個人經歷,幾乎是中國互聯網發展過程的縮影:自稱出身草根,喜歡計算機;互聯網浪潮洶湧而來時,他果斷放棄在北大方正的穩定工作,開始創業,成立了3721公司;在風險投資進入中國後,他曾尋找過融資,也當過投資人;最終他二次創業成功並將360送上市……

在歷史進程中的重要節點,周鴻禕也通過自己獨特的方式留下了印記——與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戰鬥,與百度爭奪搜索市場,與騰訊開展3Q大戰,因為與國內眾多具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過招”,周鴻禕人送外號“紅衣教主”。同樣,360集團在互聯網安全領域征戰的17年間,也見證着中國數字化浪潮的發展歷程。

1979年10月4日,中國第一家信託機構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成立。之後,從中央銀行到各專業銀行及行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紛紛辦起各種形式的信託投資公司。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四季度末,全行業信託資產規模餘額20.55萬億元,比2020年末的20.49萬億元增加600億元。而今,信託業已與銀行、保險和證券並稱為金融業的四大支柱。

1995年10月4日,中國第一條沙漠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通車。這條全長522公里的公路,是世界上在流動沙漠中修建的最長公路,南北貫穿有“死亡之海”之稱的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的貫通,對加快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開發、促進新疆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如今,這條公路還被稱為“零碳”公路。2005年,為防止流沙侵蝕,塔里木油田在沙漠公路兩側修建起了長436公里、寬70餘米防護林帶,用柴油機發電、抽水灌溉防護林。不過,由於柴油機發電造成大量碳排放,2010年開始試點採用光伏發電灌溉。2022年6月,光伏發電全面替代柴油機發電,這條公路有了新稱號——“零碳沙漠公路”。

2010年10月4日,被譽為“試管嬰兒之父”的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獲得諾貝爾獎。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羅伯特•愛德華茲便與同事共同研究體外受精技術。最初,這項技術引發了“激烈的倫理爭議”,但也正是其堅持,試管嬰兒技術才能給全人類帶來福音。

1988年,在北醫大附屬第三醫院,中國大陸首個試管嬰兒誕生。如今,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每年開展輔助生殖例數最多的國家,每年約有30萬名試管嬰兒誕生。根據Frost & Sullivan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至2023年,中國輔助生殖服務行業市場規模複合年增長率預計能夠達到14.5%。預計2023年至2027年依然能夠保持14.5%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預計2027年輔助生殖服務市場規模約為852億元。

  •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 1。

  • 1970年10月4日,360集團董事長周鴻禕出生。

  • 1979年10月4日,中國第一家信託機構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立。

  • 1995年10月4日,中國第一條沙漠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通車。

  • 2010年10月4日,試管嬰兒之父羅伯特•愛德華茲獲得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