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朋友都已經看不懂國際空間站未來的“命運”會怎麼樣了。在之前時不時傳來俄羅斯要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要提前結束國際空間站項目,甚至已經發布了模擬俄羅斯艙段撤離國際空間站的視頻,但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國際空間站至少還是在正常運行。雖然國際空間站存在很多問題,也可能會“分家”,但是在國際空間站方面的合作還是在繼續進行。這不,美國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已經可以完成將美國宇航員送上國際空間站的任務了,但是現在美國的宇航員又要坐俄羅斯的飛船去國際空間站了,這是怎麼回事?
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在2022年9月18日表示,美國代表團已經抵達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按照計劃,美國的宇航員弗朗西斯科·魯比奧將會與2名俄羅斯宇航員一起乘坐“聯盟MS-22”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執行飛行任務。
由於發射“聯盟MS-22”飛船的“聯盟-2.1a”運載火箭已在2022年9月18日裝上發射台,預計在2022年9月21日發射,將“聯盟MS-22”飛船送上太空,這次飛行任務將會持續到2023年3月28日。美國已經有了載人龍飛船,美國的宇航員本來已經可以擺脫對俄羅斯載人飛船的依賴了,但是現在美國的宇航員再次乘坐俄羅斯的飛船,是因為美國和俄羅斯商定展開“交叉飛行”,這次雙方的第一次“交叉飛行”活動。
按照雙方簽訂的協議,“交叉飛行”是美國的載人飛船和俄羅斯的載人飛船將雙方的宇航員送上國際空間站,也就是說,現在美國的宇航員又乘坐俄羅斯的載人飛船去國際空間站,接下來俄羅斯的宇航員也會乘坐美國的飛船去國際空間站。這樣做的好處之一,就是確保當美國或者俄羅斯的飛船發射任務取消、延遲發射或者其他的異常情況時,國際空間站內至少有一名俄羅斯和美國的宇航員分別在美國、俄羅斯的艙段內服務。
2031年摧毀國際空間站
雖然目前美國的宇航員繼續乘坐俄羅斯的飛船去國際空間站,接下來俄羅斯的宇航員也會乘坐美國的載人龍飛船去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的合作項目仍在繼續開展,但是沒法避免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國際空間站不斷老化。畢竟國際空間站第一個艙段早在1998年就已經發射升空,一些艙段已經運行了20多年,各種問題不斷出現,退役只是遲早的事情了。
雖然之前已經傳出了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的消息,而且還傳出了很多個時間節點,但是NASA計劃讓國際空間站在2031年逐漸脫離軌道再入大氣層燒毀。由於國際空間站的體積實在是太大了,再入大氣層時並不會像衛星、火箭殘骸那樣完全燃燒殆盡,會有相當大的部分沒法完全燃燒掉,為了避免這些沒有燒毀的碎片給人類造成傷害,到時候這些碎片將會墜落到稱為南太平洋一個稱為“尼莫點”的無人區,這是地球上離任何方向的人類定居點最遠的地方,之前很多衛星、火箭都是沉入這個海域,所以這個海域也被稱為“航天器墓園”。
按照計劃,在國際空間站即將脫離軌道的前幾天,還將會發射一些航天器前往國際空間站,不過這些任務將不搭載宇航員,它們的任務只是將國際空間站推向地球,計劃由3艘俄羅斯的進步號貨運飛船、一艘諾斯羅普·格魯曼“天鵝座”飛船來完成。
或許有一些朋友感到奇怪,為什麼要控制這個航天器再入大氣層,而不是在退役以後讓其繼續在外太空飄蕩呢?控制國際空間站再入地球大氣層燒毀,其實是出於安全的考慮。雖然讓國際空間站在太空中飄蕩不需要消耗燃料,但是由於它與地面的距離只有400公里左右,是處於近地軌道,在這個高度依舊存在稀薄的空氣。對於國際空間站這個龐然大物來說,空氣阻力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所以國際空間站的飛行速度會不斷西下降,飛行高度也會不斷下降,再入地球大氣層是沒法避免的。這也是國際空間站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消耗一定的燃料來提高飛行軌道的原因,否則它早已墜毀。
如果是尺寸很小的航天器,再入大氣層時基本上就會燃燒殆盡,基本上沒有多少殘骸掉到地面。但國際空間站實在是太大了,再入大氣層時根本就沒法完全燒掉,如果讓其在失控的狀態下進入地球大氣層,我們並不知道它會掉到哪裡,是掉到沙漠還是掉海里,或者是掉入鬧市區?所以,為了避免國際空間站掉入人口密集區,就控制國際空間站讓其受控再入大氣層,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掌控國際空間站墜毀的地方,也就是讓它掉到南太平洋“尼莫點”無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