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1月14日,一輛巴士從瑪瑙斯出發,正穿行在巴西叢林之中,連續幾天疲勞駕駛,司機已感到十分疲憊,於是慘劇就發生了。
一車人直接沖入巴西亞馬遜河中,而最可怕的事情是河裡的食人魚直接衝進車內並吃掉了幾乎所有人,據說只有一人從巴士打開的一個車窗逃生。
大半天后,當大巴車被從河上拖拽上來的時候,人們發現所有的屍體都被啃食得慘不忍睹,有的乘客甚至只剩下了森森白骨。
食人魚等肉食性魚類一般分布於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的淡水裡,世界的其他的地方很少見。
但隨着人類足跡的擴張,許多在美洲流域的兇猛魚類被帶離原有的生活環境,去到了世界其他水域,卻不知,這裡面藏着巨大的危機。
幾天前,河南汝州的中央公園抽干約20-30萬立方米的湖水,就為了打撈一條魚:鱷雀鱔!
據目擊者稱,此魚是一種和鱷魚長得很像的"大型魚怪",不要小看這種魚,它不是咱們本地魚類,而是一個入侵物種,和食人魚一樣,來自相隔太平洋的美洲大陸。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要耗費如此高的代價來捕撈這條魚,其實原因很簡單:安全。
第一,原生水域的危險。
鱷雀鱔是雀鱔的一種,因為鱷雀鱔全身長滿硬鱗,還有長滿尖齒的長嘴,跟鱷類的確有幾分相似,是一種兇猛的魚類。
它是作為“觀賞魚”漂洋過海,來到我國及原產地以外的其他國家的。
一條幾厘米的鱷雀鱔魚苗,網上價格約十幾元左右,很多人把它買回家飼養,一段時間後就失去興趣,就會將其拋棄或是在野外放生。
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常有漁民和野外垂釣愛好者經常能發現鱷雀鱔的原因。
他們不知道的是,一個小小的放生動作背後,其實隱藏着巨大的危機。
鱷雀鱔有鋒利的牙齒,且攻擊性強,即使是在美洲的水域,它也是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存在。這種“淡水殺手”在我國水域暫時沒有天敵,它的存在,會對水域內存在的所有魚類都帶來致命的危害。
曾有潮汕的漁民在自家的魚塘發現鱷雀鱔,一整個池塘的魚基本團滅,其他淡水魚類都成了它的食物,實在霸道!到現在,它仍是漁民嚴防死守的“敵人”。
所以這種殺手一旦進入一個野外開闊的陌生水域,很容易給當地的原生水域帶來毀滅性傷害,嚴重破壞整個生態平衡。
第二,鱷雀鱔不僅會攻擊魚類,還會攻擊人類。
鱷雀鱔是大型雜食魚類,什麼都吃,極易養活,一般體長1~2米,最大的成年鱷雀鱔可養到3米左右,也是雀鱔中體型最大的。
它們的身體很長,呈圓柱形,呈青灰色,帶有暗黑色斑紋,嘴比較寬大,模樣兇猛,人類極難捕捉。
它們喜歡生活在淡水中,以淡水魚類為食,捕食時總是緩緩地遊動,如同一截浮在水中的木棍,待時機成熟,便迅速衝過去,張開長有利齒的長嘴,捕獲獵物。
它們有超強的吞咽能力,能吞下比自己大的生物,甚至可以媲美蛇類。
鱷雀鱔是食肉類動物,如果受到人類的攻擊,是有可能吃人的,它曾被評為是世界十大最兇猛淡水魚之一。
在它主要分布的河流流域,經常會發生一些魚類傷人的事件,兇手就是鱷雀鱔。尤其是在它的產卵期,如果有人去惹它,受驚後它就會出現攻擊人類的情況。
第三,有毒。
雀鱔是在分類學上隸屬於雀鱔科的物種。曾在歐洲發現過1.2億年的白堊紀雀鱔化石,因此,它也被稱為魚類中的“活化石”。
一個普通的物種可以存活如此之久,想都知道肯定不是善類。除了它異常兇猛的攻擊力外,也與它本身帶毒有關係。
鱷雀鱔產下的魚卵含有劇毒,呈綠色,一般粘附於水草或礫石上。人如果誤食,就會中毒,甚至危及生命。人尚且如果,試想其他魚類如果吃了還能活嗎?
此外,它的部分內臟也是含毒的,人類只能選取它背部的少量肉進食,而且雀鱔肉據說味道並不怎麼好。
如果在排卵期,還會增加中毒風險。所以它被人捕食的風險也大大降低了。
這樣的屬性註定它的敵人太少,連人類都拿它沒有辦法。
這樣兇猛且有毒的魚類真的可以說是站在了魚類的金字塔頂端了,但有一種東西它也是怕的,那就是帶電的電鰻。
電鰻一秒內可以發動多次電擊,就算是兇猛如鱷雀鱔,也不能硬抗,只能逃之夭夭了。
大自然有大自然的淘汰法則,適應了一個生態環境的生物,隨意進入另一個生態鏈,有時並非新生,有可能是毀滅和破壞,這樣的破壞性可能是很久很久也無法修護的。
所以提醒廣大愛養魚的朋友,不要放生或者隨意丟棄外來入侵物種,尤其是那種兇猛的食物鏈頂端的物種。
有可能你以為的日行一善,放生樂事,會給當地的“魚生們”帶來的滅頂之災。
你的一個無心之舉,帶來的蝴蝶效應可能是巨大的。
希望“鱷雀鱔”事件帶來的警示,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讓更多的人警醒。另外,也希望相關管理部門能夠加強和規範外來觀賞魚類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