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中國航天員,未來有望登陸月球值班

人類航天科技的發展,讓登陸月球已經成為可能,我國的載人飛船將會在2025年左右登陸月球,這個飛躍之後,還有一個大喜訊傳來,我國將會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中國航天員未來有望像現在中國空間站一樣,到月球登陸並經常值班。

最近我國已經有官方消息,關於在月球建造國際科研站的計劃正在進行論證和設計中,如果這個科研站建造成功,意味着月球上將會實現長時間停留人類,進行必要的科研和考察等項目。

將要建造的月球站點,是建造在月球表面的人類科研基地,能夠容納人類宇航員和科學家在月球上進行工作和生活,一旦實現這個創舉,意味人類已經從地球到月球上長時間能停留,人類科技的進步已經取得了突破進展。

在月球開展航天科研和更多研究項目,直接分析月球上蘊藏的各種礦藏等,都會比從月球帶樣本回地球要更加便捷,當然這個前提是需要把必需的科研設備等,從地球運送到月球的基地上去。

當然了一旦科研站建造成功,就是宇航員們的值班站點了,必要的設備就要一點點從地球上搬過來了。

那麼這個月球科研站是不是要建造很多年呢,並不是很遙遠,我國目前的計劃是在2030年左右就把這個月球科研站建造完成,至少基本型會打造完畢,能夠分期再進行完善和細化等。先讓宇航員有落腳的位置,能夠先開始前期的工作,後面再逐步完善所需要的設備和拓展的空間等。

我國計劃在2030年完成首期的建造,到2045年會建造成綜合性的規模比較大的月球基地,到時能夠容納一定數量的人員停留,也能建造很多通過太陽能等設施進行能源轉換的設備等,目前估計最大的問題就是水源和食品的長期供給問題,另外如何到達月球和往返於地球和月球之間更為經濟高效的通勤問題等。

隨着人類對月球的了解越發深入,相信未來月球可能也是地球移民的一個選擇之一,到那時月球科研站不僅能為人類在月球建造一個工作場所,還能為未來人類從月球向著更遠的星系出發,打造更加有方便條件的基地,那些科幻電影里的情節,很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真的成為事實了。

目前建造月球國際科研站,是屬於我國航天工程的四期任務,已經從2021年開始正式啟動,並且計劃要在2030年完成首期的建造。現在正在進行相關火箭和運載飛行器的研發和論證等。

美國媒體馬上又關注起來,認為我國使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又要在月球上圈地了。而且國際社會對我國的這個航天項目很感興趣,尤其對於我國建造的月球科研站的位置會選擇在哪裡,更是眾說紛紜。

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曾經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完成了靠近月球赤道附近的登月。

我國的科研站計劃沒有公布登月的位置,但是從此前我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已經登陸月球背面這個信息來看,中國航天工程對於月球的探索似乎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計劃。

而且這些已經引起了美國和國際方面的關注和興趣,認為中國在航天和探月方面,可能取得了更加有信心的研究突破,已經具有能力把更多的宇航員送到太空和月球,也能有信心打造一個適合長期停留的月球科研站點。從這個計劃來看,中國的航天科技發展已經取得了世界領先的水平。

的確如此,我國的月球探測器成功從月球帶回土壤樣本,還和國際方面的科學家一起進行研究,未來在實施階段中,相信如果符合中國航天工作的要求,一些友好國家的科研人員很可能會申請獲批到我國建造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去探訪和合作。

從中國航天工程有條不紊,準備充分地推動現狀來看,中國對於月球科研站的設計和計劃,已經胸有成竹。

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非常震驚,中國形成了顯著的高效科研風格,一方面在航天科技領域不斷突破和騰飛,另一方面還是非常低調和謙遜,不斷探索更多科技可能實現的目標。

中國的這個創舉不僅是中國航天工程的飛躍,更是對整個人類社會探索月球的具有里程碑式的進展和突破,更是未來人類向更廣闊的太空宇宙發起主動探尋的重要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