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大旱意味着什麼?未來幾年會發生地震嗎?

近日,湖南網友實拍洞庭湖乾旱,中國的五大淡水湖之一,號稱“八百里洞庭”,水域面積廣大,湖面波瀾壯闊,而在今年的持續高溫下,已經開始乾涸枯裂。

而同樣的黃河,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也被河南網友拍到露出河底。

“旱震理論”最早是由地震科學家耿慶國提出來的,並在1990年代以來多次成功預測地震,包括唐山大地震。1972年唐山地區一代出現幾十年不遇到大幹旱,三年半後,也就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7.8級大地震。

旱震理論認為,6級以上地震前的1到3年半內,往往會在震區發生大幹旱,因為地下岩漿的活動,會導致大量熱量隨裂縫衝上地面,也由於地溫的升高導致地區出現乾旱。

2006年四川地區遭受百年一遇的旱災,結果2008年汶川發生8級大地震。

但是,“旱震理論”一直沒有被科學界認可,只是作為學術觀點研究。因為並不是乾旱後百分之百發生地震,也不是地震前百分之百乾旱。乾旱後發生地震的可能性為84.8%。

所以,在旱震理論的基礎上,要再結合其它科技手段,提高地震的預測水平,才能有效採取一些防範措施,減少傷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