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海底火山引發85000次地震!科學家發現島嶼偏移了10厘米

許多人都見識過火山的威力,但是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沒見過水下火山,尤其是水下火山的噴發過程。


我相信許多人都有一些疑問,比如水下火山是如何工作的?它們噴出的岩漿不是因為海水而立即凝固成岩石嗎?其實真相比想象的還要複雜一些,因為存在多種因素,比如海底壓力,火成岩和水下地形俯衝,不過即使是科學家也不完全確定這些過程中有多少真正起作用!


在2020年,一座水下火山從海洋深處升起,突然變得異常活躍,引發了一連串地震,據科學家保守估計,地震次數高達85000次!那麼這片大陸是如何在如此多地震的同時倖存下來的,因為這些地震對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區來說都是災難性的,世界上有許多地方僅一次地震就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後果,而這非凡的85000次地震就是智利的瓦爾迪維亞地震,這些地震群並不是在一天內發生的,這些地震群開始於2020年8月,到2020年11月實際上已經停止。


瓦爾迪維亞地震發生在奧卡海山周圍,那裡是一座從布蘭斯菲爾德海峽海底升起1000米的活火山。布蘭斯菲爾德海峽是一條狹窄的通道,位於南設得蘭群島和南極洲西北點之間。據理論推測,最近的火山活動發生在不久前,海山周圍海水中發生的溫度異常,在溫度異常的海山周圍生活着活的微生物和極端微生物,讓科學家發現這裡並不像表面那樣簡單,而事實也證明這是南極洲有記錄以來最強的地震活動。


該地區擁有構造板塊,2018年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該板塊一直在南極洲大陸板塊下方。菲尼克斯板塊運動形成了一個貫穿地殼的斷層帶網絡,並在冰封大陸的其他地區進一步打開裂縫。當一個板塊在大陸板塊下方滑動時,一條溝槽慢慢開始形成。這是一個被稱為俯衝的過程,導致火山活動增強俯衝是一種地質過程,其中一個構造板塊的岩石圈與另一個板塊的岩石圈會聚,導致第二個板塊下沉到地幔下,例如日本、印度尼西亞和阿留申群島的板塊正在俯衝。


但這是在南極洲第一次被觀察到,因為這些過程往往發生在地質時間尺度上,而不是人類知道的最多幾個月。科學家們感到驚訝、好奇和害怕,當兩個大陸板塊在地球上碰撞時,不知道會有什麼後果。另一方面,岩石開始堆積並形成高聳的山脈,例如阿巴拉契亞山脈就是這樣形成的,這種現象導致喜馬拉雅山上升。可能正是由於大陸板塊的碰撞,導致火山出現在虎鯨海山上。


科學家們認為地震是由熱岩漿引發的,這是一種稱為岩漿侵入的現象引起的。岩漿侵入發生在火成岩體結晶成固體岩石時。來自地下的壓力不斷增加,直到岩漿被迫穿過海底。而洋中脊形成於板塊的外部區域,它們可能長達4萬英里,進入地球的深處。事實上,海底是由於洋中脊形成的,因為熔岩從這些接縫的中心噴發,並由於構造水壓而冷卻板塊最終在山脊處形成,並在數英里之外被摧毀,因為它們被陸地物質擠壓並融化回岩漿中。


當然,科學家們並沒有親眼目睹這些地震,所以不知道具體的情況,因此只能藉助儀器來測量這些地震。 不過即便是位於世界上最偏遠的大陸之一,這些儀器的威力也足以探測到最小的地震。不過在經歷了85000次地震後,科學家驚訝地發現相對應的上層的喬治王島只移動了10厘米,其中只有8厘米的移動與地震直接相關。真正移動喬治王島的可能是島下岩漿的移動。



科學家們推測,這些強烈的地震觸發了斷裂,降低了洋中脊的壓力,導致岩漿滲透並誘發位移。除非科學家有足夠的技術潛入海底,然後安全返回,否則我們不知道水下火山是什麼樣子。雖然沒有證據表明火山爆發,但有一點必須承認,他們是在世界上最恐怖的自然災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