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正常人進入精神病院,居然全部被診斷為精神病?心理學冷知識

羅森漢恩和斯萊特的實驗

1973年,羅森漢恩——“平平無奇”的斯坦福心理學教授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招募了8個人來做假病人,他們要完成的任務是把自己送進精神病院。到了醫院後,他們說自己能聽到“轟”和“砰”等聲音,除了這個癥狀外,所有被試的言語和行為完全正常,並且提供給醫院的信息都是真實的。

結果,九人都成功混入精神病院。由於精神病葯副作用極大,所以接受實驗的9人(包括羅森漢恩)都在進醫院的5天前練習如何藏葯,以及趁醫生不注意吐掉。

進去的9個人,最長的呆了52天,最短的也待了19天。其中有的甚至是求着醫生說自己沒病,幾經折騰才被同意放出的。

羅森漢恩據此次實驗寫了一篇論文《精神病房裡的正常人》發表在《科學》上,卻在精神病學專業領域掀起軒然大波,畢竟這令人懷疑精神學的科學性。

更令人震驚的是,羅森漢恩通知精神病院將會在未來3個月里再派假病人。

三個月後,精神病院自稱認出193人是假病人。

但事實上,他並沒有派出任何一位假病人。

這個實驗揭示了診斷標籤的可怕性:一旦被認定精神病,所有一切行為都被認為是精神病患者所擁有的行為。

30年後,女子斯萊特也按照上述方法假裝病人,原以為很快會被發現。但沒想到,她被診斷為抑鬱症。起初,她不相信,可當她反覆去到不同精神病院,得到的結果卻是出奇一致時,她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是個抑鬱症患者

後來她找到當時最著名心理醫生斯皮策訴說後,他對她說:“你沒有任何問題。”

這,便是標籤效應,甚至讓正常人產生懷疑的標籤效應。

標籤效應 ,指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

少亂給人貼標籤

在生活中相當常見,比如被說“聰明”的孩子,大多會認真學習,讓後成為學霸:而被說“笨”的孩子,就有些會缺乏信心,學習提不起幹勁。



特別是人們生氣時脫口而出的話語,當重複一定次數後,極有可能在親近的人內心留下傷痕,烙下“標籤”。

因此,不論是面對誰,都應盡量少對別人貼標籤。

那麼如何看待標籤效應,怎麼利用它?

首先,有利有弊,積極帶來正面影響,而消極帶來負面影響。

所以學會辨別標籤是積極好事很有必要。

那麼什麼是積極標籤?

你想成為的,那麼你會有十足動力

符合正確價值觀

其次,如何面對負面標籤?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有提到一切煩惱來自於人際,在人際交往中中總會有人愛給別人貼標籤。

我們要分清“課題”自己的課題和別人的課題,一生是自己過。

所以當你認為自己沒錯時,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意大利文學家但丁

如果你認定這個標籤不適合自己,那麼,送他(她)一句話:

None Of Your Business!

不關你事

再次,學會利用標籤效應。

多多增強自信心,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可以勝任積極標籤。

奧普拉·溫弗瑞曾說過:“你夢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你今時今日所處的位置都是基於你所信賴和夢想的一切。”

你可以通過心理暗示,給自己加油打氣。

也可以通過突破舒適圈的方法,不斷挑戰自己,嘗試不可能。當你取得成功時,就會不自覺的變得更加自信,周遭的標籤越發積極,這會是一個良性循環。

好啦,分享就到這裡,謝謝閱讀!

寫作不易,歡迎評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