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凍土層融化,冰凍4萬年的生物復活,遠古病毒是否會爆發?

北極圈出現48℃高溫,這個消息一出,有多少人在懷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看錯了?或者報道寫錯了?

北極,那是地球最北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北半球的夏季,咱們處於中緯度地區的溫度都沒這麼高。中國最南端的城市三沙市,北緯16.8393度,平均溫度也在三十多度。北極圈內居然出現了48℃高溫?

北極圈內出現這種極端氣溫並不是第一次了,然而今年格外頻繁。

就在今年,位於北極圈內的芬蘭最北端的氣象站,記錄到了29.3℃的罕見高溫。一個名叫Govorovo的小鎮,在今年6月份時,測到了地表溫度超過43℃。

2020年6月20日,俄羅斯北邊邊遠小鎮維爾霍揚斯克(Verkhoyansk),氣溫達到38℃,而平時這個小鎮7月份的平均氣溫是19.9℃。

在今年的6月20日,還是這個小鎮,當地的居民檢測到地表溫度高達48℃這一日,氣象站也檢測到西伯利亞各地區地表溫度普遍超過35°C。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48℃高溫不是當地氣溫,而是地表溫度。地表溫度比氣溫高,所以當地的居民會感覺到今年的夏天比往年相比熱一點,但不至於有低緯度地區那麼熱。

但是地下的凍土層感覺就非常明顯了,它們是直接受地表溫度的影響的。

凍土融化

北極圈內的凍土層基本都是永久凍土,也就是說地表及地下千百年甚至數萬年溫度都在0℃以下。然而最近幾年,經常出現北極圈永久凍土層融化的消息。

北極圈的永久凍土層是什麼樣的嗎?皚皚白雪覆蓋,宛如一層冰蓋,這是冰雪的世界,就像這樣:

北極凍土層

然而今年,北極圈內出現了這樣的景色:

植被複蘇,鮮花盛開,景色很美,但是對北極來說,這是一場災難。

北極圈的地表溫度達到48℃的消息傳來之後,一個又一個的消息緊接着傳來:北極圈內鮮花盛開、凍土消融坍塌、北極一周內連續出現三次雷暴天氣、北極熊被餓得皮包骨、俄羅斯北極基建坍塌、發現史前生物遺骸、凍土中的病毒細菌或將復活……

這些消息,都是北極圈出現罕見高溫後的連鎖反應

今年夏天,北極圈內的高溫是普遍現象,不只是那幾個小鎮。

高溫會造成北極地區冰層融化,首當其衝影響的北極地區物種的生存環境,北極熊和一些海洋生物捕食變得艱難。之後,海平面會上升,沿海城市必定受到影響,一些小島會被淹沒。

然後就是我們現在正在面臨的凍土層融化,地表不再被冰雪覆蓋,植被複蘇,對太陽的折射降低,對陽光的吸收增強,這會進一步促進當地溫度的升高,加劇全球變暖。

凍土層融化,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尤其是俄羅斯,大量的基建被毀,將面臨巨額的經濟損失。這些影響還是區域內的,然而另一個嚴肅的事情,將會影響全人類。

因為凍土融化,人們多次發現在凍土層中的史前生物遺骸。因為長久地被冰凍,這些史前生物保存得非常完整,骨骼、軟組織甚至毛髮,栩栩如生。

2007年5月,在俄羅斯北極亞馬爾半島發現了一隻41,800年前的猛獁象,連皮膚和體內器官都保存得非常好。

2011 年,西伯利亞北部 Yukagir 部落發現了一頭完整的野牛遺骸

2015年3月,凍土帶融化,一具長毛犀牛遺骸裸露到地表,這是披毛犀,滅絕的年代距今有1萬年。

2017年9月,在東伯利亞發現了一具距今3萬年的洞穴獅,死去時僅一周大,推測是洞穴坍塌被埋。

2018年8月,在西伯利亞發現了一具距今3萬到4萬年的小馬駒遺骸,也是因為凍土融化裸露出地表。

2020年9月,在西伯利亞發現一頭冰封了三萬年的洞熊,鼻子、牙齒、內臟、骨骼完好無損,栩栩如生,令人覺得它隨時可能會活過來。

凍土層內發現史前生物,這是正常的,而且生物學家會主動去尋找以求構建出史前生態。但是主動尋找和被動接受不是一個概念,這些年發現的史前生物中,很多都是因為凍土融化遺骸裸露出地表才被人發現的。

而且相比之下更恐怖的是,在2018年6月,俄羅斯科學家發現的在凍土層中冰封了4萬年的線蟲,解凍後復活了。

永久凍土層中冰封了4萬年的史前生物,還能復活。它的復活預示着,更多的遠古病毒、細菌,也可能會隨着凍土的融化復活。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面對極端環境時,一些結構簡單的生物、細菌、病毒的生存能力,比更高級的哺乳動物強得多。1999年,一支科學考察隊在南極大陸永久凍土帶下,發現了一種病毒,而迄今為止地球上沒有任何一種動物,包括人類,對這種病毒有抵抗力。

2016年,炭疽病在北極圈內複發,源頭就是凍土融化後一隻75年前死於炭疽病的馴鹿屍體暴露地表,導致多人感染,數千馴鹿死去。而那些馴鹿至今還帶着炭疽病毒冰封在凍土層。

如果遠古病毒隨着凍土層的融化復活,將對地球上現存的動植物和人類造成難以想象的傷害。

而北極環境又與南極環境息息相關,如今正處北半球的夏季,北極的凍土層融化坍塌,時間進入南半球的夏季後,南極又是否會經歷同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