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些人的好機會來啦


說起人工智能,很多人都覺得很高端很有距離感。但你知道嗎,其實人工智能早已應用於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了。舉一個小小的例子,當你運用美顏時或者在無人超市刷臉購物時,你已經在享受人工智能的勞動成果了。


人工智能之所以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這麼大的便利,是因為這背後有着大量的功能在支撐,而在眾多功能之中,數據標註可謂功不可沒!


那麼,到底什麼是數據標註呢?為什麼數據標註會對人工智能產生這麼大的作用呢?今天,大學君就為你揭開數據標註的神秘面紗。



數據標註,簡單來說就是對文本、語音、圖像、視頻等做出標記,從而讓算法可以理解這些標記,不斷學習,最終達到智能的效果。


對於初次接觸數據標註的人來說,上面的解釋可能有些晦澀深奧,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數據標註,大學君做了如下比喻。


我們可以把初始的人工智能軟件比作什麼都不會的初生小baby,於是就需要我們教他認識周圍的事物,告訴他這是鼻子,是用來呼吸的;告訴他這是嘴巴,是用來說話和吃東西的。人工智能也是一樣,我們需要向機器提供鼻子,嘴巴的圖片,並將圖片中的鼻子和嘴巴指出來,然後機器通過學習圖片中鼻子和嘴巴的特徵,並做好標註,機器就能夠認知了。



如果用嬰兒來做比較你還覺得複雜,那麼再給大家舉個現實中的例子。


上下班的考勤指紋打卡機,大家肯定不陌生,而人工智能的原理與之類似。我們在使用打卡機的時候,會先輸入員工的指紋,再設置指紋對應的員工的名字或編號,等到機器確認後,往後的日子員工只要輸入指紋機器就都可以識別了。這便是最簡單的人工智能原理,先輸入信息,然後機器識別信息,再做輸出。




當然啦,實際的數據標註,絕大多數比指紋輸入複雜得多,但也基本上不會超過普通人所能夠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但有的數據標註工作也是需要經過訓練才可以做的。這是因為不同的事物在不同場景、光線都不盡相同,所以人工智能需要見過各種類型和各種狀態的事物圖片才行,這就需要提供大量基礎數據,也就是此事物不同場景的圖片。


數據標註的職責在於,將提供給人工智能的大量圖片中,把不同場景的事物中將目標事物找出來,作為供人工智能練習認知的訓練數據。



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目前人工智能已上升國家戰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中提到要加強立法理論研究,重視對人工智能、區塊鏈、基因編輯等新技術新領域相關法律問題的研究。


在數據標註行業流行着這樣一句話——“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在人工智能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作為 “人工智能老師”的數據標註師這個新職業的需求及人數肯定也會越來越壯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