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死亡後,身體在24小時內會發生哪些變化?看完並不覺得害怕

死亡,是任何人都無法規避的問題,了解死亡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生命。對於死亡最直觀的解釋就是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已經停止,此時人體也會因生命活動停止而發生各種變化,那麼在24小時內,人類遺骸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死亡的判定

對於“生”的判定,有的認為當精子和卵子相遇的那一刻生命就已經形成了;有的認為心臟能夠自主跳動之後,生命才開始形成;還有的認為孩子離開母親的那一刻才算真正的生命。

和“生”一樣,人們對“死亡”的判定也有不同的方法,在過去醫療條件不發達時,人們認為自主呼吸、自主心跳停止之後就是死亡;但現如今,人們還引進了“腦死亡”的範疇,也就是說雖然還有心跳,但如果沒有自主呼吸,並且腦功能已經永久性喪失的人,會被宣判為“腦死亡”。

現如今人們判定死亡,更多的會以腦死亡為主,原因是當病人心臟、呼吸均停止之後,醫生有可能會通過人工呼吸、心肺復蘇術等使其轉危為安。然而腦死亡患者是不可逆的,一旦患者被宣判為腦死亡,就代表着已經無法挽回。

死亡1-6小時

首先我們要說,人類死亡之後受到外界條件以及自身因素等條件的改變,使得它們在不同時間段下的表現並不一致,比如:氣溫較高時,微生物比較活躍,此時遺骸被分解的速度較快;而較冷的天氣則使得遺骸分解速度較慢;嬰兒身體含水量較高,所以它們的變化非常快,老人身體的含水量較低,它們的變化較慢。

如果患者被宣判為腦死亡後,在沒有醫療的介入下,它們的心跳會逐漸停止。在死亡幾分鐘之內,遺骸的瞳孔就會放大並失去光澤,同時身體內的血壓也在逐漸下降,而血壓的下降意味着血液循環停止。血液不再參與循環之後,就會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漸沉積到血管下方,並透過血管滲透到身體的下方,此時紅細胞會沉積於身體的最低的位置,淤積在一起,形成紫紅色或者暗紅色的斑點,而這就是“屍斑”。一般情況下,在死亡1小時左右屍斑就會形成,但也有在死後半小時或者6-8小時才形成的(下圖是淤青)。

人體死亡之後,約括肌將會放鬆,如果它們的肛門處還有排泄物,可能會在此時泄露出來。

人體死亡之後,人體不再消耗能量維持體溫,此時人體會逐漸變冷,人體變冷的速度取決於環境速度和遺骸的胖瘦程度,一般情況下,溫度越高體溫流失速度越慢;體型越胖,溫度流失速度越慢。

在死亡1-4小時左右,遺骸會變得非常僵硬,所以一些地方的人會趁着老人剛剛去世趕緊為他們換上衣服,否則就會因身體僵硬而難以穿上衣服。

死亡6-24小時

死亡6小時左右,一些遺骸會徹底變涼,有少部分男性會實現最後一次勃起。

人體死亡之後,腸道內的微生物依舊還活着,只不過它們原來會在免疫系統的控制之下,不會大規模傷害人體正常細胞。當人體死亡之後,腸道內的微生物就會將遺骸作為食物,逐漸從身體內部開始分解遺骸。

微生物分解遺骸的速度取決於環境溫度,如果環境溫度較高,它們分解的速度就會加快不少,2-3天就會有明顯的腐敗。極個別情況下還會出現腹腔膨大的現象,類似於“鯨爆”,這是因為微生物分解遺骸的過程中會形成一部分氣體,這些氣體如果無法排出人體,就會導致人體內外產生壓強差,導致人體腹部像氣球一樣膨大,也被人們稱之為“巨人觀”。

在死亡12-24小時,屍斑的顏色會進一步加深,面積也會擴大,如果改變遺骸的位置,原來的屍斑不會消失,同時搬運之後的最底處也不再容易形成屍斑。法醫會根據屍斑的位置來判斷遺骸是否被人改變過位置。

在死亡12-15個小時,全身關節僵硬會達到高峰位置,但到了24小時之後就會開始緩解,到了3-7天之後就會完全緩解。

在死亡24小時之後,人體表面可能會出現腐敗的跡象,但這並不是絕對,主要受外界溫度影響。如果條件適宜,人體遺骸還會出現多種昆蟲的跡象,甚至會吸引食腐動物,當然現如今會盡量避免這一點。

總結

人體死亡後出現的一系列表現,不僅有助於我們了解死亡之後的遺骸變化,還可以幫助人們還原死亡前發生的事情,法醫就是通過這些線索來還原事情真相,為死者鳴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