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14測定年代的原理
在大氣層中,碳14主要是由氮14被宇宙射線(即一個中子)撞擊掉一個質子產生的,由於宇宙射線的大小在千萬年都保持不變,所以在大氣層中的碳14和碳12之比例是長期保持不變的。動物和植物通過呼吸能夠讓體內的碳14和碳12之比例與大氣中比例保持一樣,但是當動物和植物死後,體內的碳14會發生衰變而減少,而碳12卻保持不變,所以隨着時間的流逝,動物和植物體內的碳14和碳12之比例會不斷減少。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這個比例減少的多少計算出動物和植物已經死亡了多久。
考古中常用的方法
在考古中,特別是對於化石年代的測定中,碳14測定是常用的方法。比如這次三星堆又出土了大量象牙,當然就可以通過碳14測定法,大致確定三星堆這次發現的象牙距今有多少年。當然,三星堆這次發現的象牙的年代也可以採用其它方法來測定
碳14測定年代法的局限
當然在考古中,碳14測定法也是存在誤差的,比如受到大氣變化、同位素分餾、海洋效應、火山、樣本污染等因素的影響。另外碳14的半衰期是5730年,所以如果考古中的文物超過5萬年,那麼其中碳14的含義已經非常少了,這時就無法再採用碳14來測定年代了。
關於碳14測定年代,大家有什麼不同的認識,歡迎留言討論
歡迎關注@川山洞主,了解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