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劉宇、胡弦、通訊員馬小雪)3月31日,2025“製造翹楚 建功支點”醫療器械產業創新產品示範應用對接活動在武漢舉行。

來自全省57家重點醫療器械企業的“獨門絕活”重點產品同台展示,覆蓋智慧心電、智能超聲、高端醫學影像、體外檢測設備和試劑四大前沿領域,為遠程醫療、精準醫療提供“湖北方案”。
現場,省經信廳還發布了2024年湖北省醫療器械產業十大創新產品產業化成果。比如,在病理篩查領域,專業醫療大模型對消化道癌、乳腺癌、子宮癌篩查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在高端醫學影像領域雙導航手術視覺系統病灶定位精度與國際並跑,取得革命性突破;在智能超聲機器人領域,AI算法與機械臂技術完美融合,實現多器官自主掃查全流程自動化。
多所高校和重點企業發布2025年醫療器械產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產品。華中科技大學馬丁院士團隊推介子宮內膜癌基因甲基化檢測試劑盒、武漢大學劉勝院士團隊推介超靈敏納米針式陣列感受器醫工交叉研究平台、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院士團隊推介人工血管等,創新醫療器械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華中科技大學馬丁院士團隊帶來了好消息:鄂產子宮內膜癌早篩試劑盒已拿到“准生證”,獲批上市,系全球首款。這款早篩試劑盒操作簡單便捷,從採樣到出報告只需要半天,大大提高了早診效率,縮短了患者焦急等待的時間。目前,該產品已在上海、四川、福建等地醫院率先使用。

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院士團隊用紡織材料,“織”出了全球首創聚氨酯複合材料“三層仿生結構人工血管”,為現代醫療帶來更多可能。武漢紡織大學生物工程及健康學院執行院長張兆威帶來了“湖北造”人工血管的最新進展:大口徑、中口徑聚酯人工血管正在進行臨床前模型驗證,即將進入臨床試驗,力爭3至5年內完成臨床試驗獲批上市。
對接活動還組織高校、醫院、供應鏈平台與生產企業簽訂聯合攻關、創新產品示範應用協議,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與招商醫藥工業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湖北九州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現場推介了湖北省醫療設備及衛生應急物資交易平台。據介紹,該平台將彙集全球資源,積極引入全球優質設備器械廠商,助力醫療裝備領域的國產化替代。自平台成立2個月以來,已上線1319家公立醫療機構、入駐600家供應商、上線商品數2232種,成交採購金額100萬,採購成交價平均降低7%。

據悉,2024年,全省醫藥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7%,4個創新高端醫療器械獲批,新增59個第三類醫療器械,第二類醫療器械獲批上市617個。本次活動由省經信廳、省衛健委、省教育廳聯合主辦,是省直部門協同聯合聚力,貼身服務大學(科研院所)、大院(醫院)、大廠(生產企業),深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具體舉措。
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將聚焦創新產品產業化應用,以深化醫工交叉協同為重點,以打造可複製、可推廣的醫療器械創新應用場景為動能,着力推動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共同推進高校院所、醫療機構、生產企業發揮優勢、加強合作、加快創新,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提供更豐富的高端醫療器械產品供給。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