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時效提前45分鐘 “雨師”“扶搖”氣象預報模型首次發布

2025年03月31日19:50:19 科學 3011

3月31日,上海市人工智能氣象應用創新中心在上海“模速空間”創新生態社區揭牌。這一創新中心致力於打造集人工智能氣象應用技術創新、產業孵化以及國際合作於一體的綜合性平台,全力推進人工智能在氣象領域的深度應用。

預警時效提前45分鐘 “雨師”“扶搖”氣象預報模型首次發布 - 天天要聞

上海市人工智能氣象應用創新中心一方面着力打造“數據增強+ai模型+物理約束”的全新天氣預報範式,力求在颱風、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的精準預報上實現突破,推動天氣預報核心技術向數智化邁進;另一方面,將構建“高質量語料+氣象智能體”的氣象服務新模式,深入挖掘大模型在垂類領域的應用潛力,為航運、低空等產業發展賦能。

“城市多災種早期預警工具箱”也亮相會場。該工具箱專為“一帶一路”沿線等有需求的國家和地區精心打造,秉持“ai+”“政府+”“金融+”的創新理念,就像是一個超級“百寶箱”,集成了支撐城市多災種早期預警風險評估、監測預警、信息傳播和應急響應“四大支柱”,裝載着制度工具、算法模型工具、業務系統工具和豐富經驗案例。據了解,該工具箱目前正在持續升級,將進一步融入先進的人工智能氣象應用。

“雨師”和“扶搖”兩個氣象預報模型也首次發布。

  • “雨師”專註於影響上海的突發強對流天氣。它能精準刻畫雷暴單體的立體結構,便於氣象工作者判斷對流天氣什麼時候出現、什麼時候消亡。憑藉這一獨特優勢,“雨師”有望將強對流預警時效提前15至45分鐘。
  • “扶搖”則聚焦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尤其是短時強降水和雷雨大風。它能夠快速融合雷達、衛星、自動站、數值預報等多模態數據,基於ai的高計算效率和高推理速度,可將氣象預報頻次從目前的逐1小時提升至逐10分鐘級更新,預警精細程度更是有望深入到街鎮一級。

值得一提的是,“雨師”和“扶搖”自去年底已開始試運行,預計今年汛期將正式投入業務運行。

(總台央視記者 吳薇 谷星月)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雷軍髮長文講述小米芯片之路 - 天天要聞

雷軍髮長文講述小米芯片之路

5月19日,雷軍發文稱今年是小米創業15周年。早在11年前,2014年,我們就開始芯片研發之旅。瀟湘晨報綜合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cspxxcb;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
白頂䳭現身蛇島保護區 這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 - 天天要聞

白頂䳭現身蛇島保護區 這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

5月15日,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新紀錄鳥類-白頂䳭(jí),同時也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春天是候鳥遷徙和蛇島蝮活動的高峰期,每年這個時候蛇島保護區的科研人員都會在蛇島開展“蛇島蝮種群生命表研究”工作,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王小平介紹說,5月15日傍晚,忙碌了一天的科...
這位海關女專家手機相冊里分門別類存儲着9000多張鳥類照片 - 天天要聞

這位海關女專家手機相冊里分門別類存儲着9000多張鳥類照片

在世界海關組織的講台上,她是用流利英文向國外海關官員解析中國自貿協定細則的“原產地專家”;在世紀公園的晨曦中,她是鳥友們親切稱呼的“白鶺鴒”。她叫張玉華,是海關總署稅管局(上海)的業務骨幹,用6年時間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編織出一張獨特的生態觀
研究稱樹木在日食期間可以“對話” 科學家:離了大譜 - 天天要聞

研究稱樹木在日食期間可以“對話” 科學家:離了大譜

【CNMO科技消息】人類一直好奇,樹木是否只是自然界中的沉默存在?它們有沒有感知?能不能交流?最近一項研究提出一個引人關注的觀點:在日食期間,雲杉樹之間可能發生了某種形式的“對話”,這一說法在科學界引發了爭議。 這項研究由一個科研團隊在2020年日食期間展開,地點是意大利阿爾卑斯山區。他們監測了三棵雲杉樹,...
馬關發現野生雲南藍果樹 - 天天要聞

馬關發現野生雲南藍果樹

雲南藍果樹。稅玉民攝 雲南網訊(記者徐申黃鵬通訊員王發勇)去年,馬關古林箐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稅玉民研究團隊在保護區內發現了1株藍果樹科植物。近日,經過1年多的....
在上海,機器人正加速“進化” - 天天要聞

在上海,機器人正加速“進化”

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開源通用人形機器人公版機“青龍”,正在進行抓握訓練。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供圖 今年三月,二〇二五F1中國大獎賽在上海國際賽車場開賽。賽事期間,傅利葉人形機器人吸引眾多觀眾駐足觀看。傅利葉供圖 上海開普勒機器人有限公司在上汽通用汽車完成實景實訓。圖為開普勒K2“大黃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