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醉金迷不帶我,地球沒了全賴我

2025年03月27日21:52:05 科學 1012

哎呀,這次可真是迎來了一個大覺醒的時代,咱們80後、90後的小夥伴們終於從那半生的迷夢中被搖醒了。最近流行的一句話說得好,“紙醉金迷不帶我,地球沒了全賴我”。這句話一出,立刻引發了普通人對罪惡轉嫁這一現象的深刻反思和英勇反抗。

紙醉金迷不帶我,地球沒了全賴我 - 天天要聞

故事是這樣的:有位博主在海關博物館參觀時,看到了一張動物皮毛,頓時感覺自己罪孽深重,趕緊拿出手機錄了個視頻,配文說自己站在那裡彷彿成了罪人。起初看到這段話時,我也覺得自己像背着千斤重擔,畢竟人類這些年對地球和動物確實做了不少“好事”。

正當我準備開始自我反省的時候,評論區的大神一句話點醒了我:

我沒穿過皮草,憑什麼讓我懺悔?

我穿的是聚酯纖維,冬天連走路都不敢太快。

魚翅我是通過廣告知道的,但你們卻要我去保護鯊魚

還說什麼海洋污染,不能亂丟亂扔,但我都沒見過大海。

就這樣,我們這代人的童年謊言被徹底揭開了。

紙醉金迷不帶我,地球沒了全賴我 - 天天要聞

長久以來,那些既得利益者總是巧妙地把他們的罪行分攤到每一個人頭上,而他們自己的奢華生活卻從未邀請過普通人參加。這就是所謂的罪惡平攤,榮華富貴他們享受,綠水青山卻讓我們來維護。回憶一下小時候看過的廣告,那些環保人士的呼籲,是不是每天都提醒我們要愛護環境?

紙醉金迷不帶我,地球沒了全賴我 - 天天要聞

以前聽到這些話,誰能不心頭一震,立馬停止開空調,節約用水,一盆水洗臉洗菜最後還能用來沖馬桶。然而,你不知道的是,普通人的水資源消耗遠不及富豪們高爾夫球場一次的澆灌費用;普通人一輩子開車排放的溫室氣體也不如富人們遊艇加一次油產生的多。

一個富人的背後,立着成千上萬的窮人,是窮人創造的剩餘價值成就了這麼一個富人。

咱們普通人洗澡都得接住熱水前的冷水用來拖地洗抹布,但有些名媛一個月就能用掉幾百噸水,光是聽着就覺得不可思議。原來是因為她們家喜歡聽流水聲,所以水龍頭從來不關,還有巨大的露天泳池需要頻繁換水。咱省下的那點水,在他們看來不過是酒足飯飽間的談資罷了。

我覺得罪惡感大可不必,不過節約點也能省錢沒辦法,誰讓我們是貧民呢

紙醉金迷不帶我,地球沒了全賴我 - 天天要聞

要是說到破壞環境,我們普通人最大的貢獻可能就是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放屁產生的氨氣。至於什麼魚翅、象牙,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那是想都想不到的東西。但在過去的輿論環境下,我們都被安上了間接兇手的帽子,責任一點沒落下,卻從未享受到應有的權利。

這種罪惡平攤的思維不僅僅限於環保問題,它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公司賺錢時老闆不會分錢給你,虧損時卻要求員工共同承擔

現在,隨着短視頻等新媒體的興起,人們的認知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大家開始質疑:如果財富不能共享,為什麼罪惡和責任要平攤?

紙醉金迷不帶我,地球沒了全賴我 - 天天要聞

保護環境,該人人有責。我們保護環境,是對的。有些有錢人揮霍資源,是錯的。就像人是別人殺的,我又沒殺這人,我幹嘛要憤怒或悲傷?所以對於動物的愧疚,其實就是我們善良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底線。普通人的價值觀就是節儉,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有些富人只能說,他們的價值觀很爛,道德底線很低,甚至沒有。

做對的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天開“黑科技” 快速拉近與未來距離 - 天天要聞

天開“黑科技” 快速拉近與未來距離

企業是創新的主角。“2025天開論壇”發布的“天開善成”系列產品及服務,充分展示了企業的發展動能與潛力,更是天開園創新能量的集中迸發和創新生態的集中體現。論壇期間,多家科技企業攜重磅成果亮相,展示了天開實力與天津這片科創發展沃土的美好前景。
如果龍這個物種真的存在,那麼用科學角度看,它是怎麼飛起來的 - 天天要聞

如果龍這個物種真的存在,那麼用科學角度看,它是怎麼飛起來的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藝術加工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龍是中國傳統“生物”,一直以來在咱們心中都有特別重大意義,雖說西方也有龍這個概念,可它與咱們中國龍有着特別大差距,僅僅是外形方面,就完全是兩個不相
雷軍髮長文講述小米芯片之路 - 天天要聞

雷軍髮長文講述小米芯片之路

5月19日,雷軍發文稱今年是小米創業15周年。早在11年前,2014年,我們就開始芯片研發之旅。瀟湘晨報綜合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cspxxcb;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
白頂䳭現身蛇島保護區 這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 - 天天要聞

白頂䳭現身蛇島保護區 這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

5月15日,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新紀錄鳥類-白頂䳭(jí),同時也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春天是候鳥遷徙和蛇島蝮活動的高峰期,每年這個時候蛇島保護區的科研人員都會在蛇島開展“蛇島蝮種群生命表研究”工作,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王小平介紹說,5月15日傍晚,忙碌了一天的科...
這位海關女專家手機相冊里分門別類存儲着9000多張鳥類照片 - 天天要聞

這位海關女專家手機相冊里分門別類存儲着9000多張鳥類照片

在世界海關組織的講台上,她是用流利英文向國外海關官員解析中國自貿協定細則的“原產地專家”;在世紀公園的晨曦中,她是鳥友們親切稱呼的“白鶺鴒”。她叫張玉華,是海關總署稅管局(上海)的業務骨幹,用6年時間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編織出一張獨特的生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