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以“構建‘中試+’生態,賦能科技成果轉化”為主題的“科創天府·智匯蓉城”西部“中試+”生態對接活動在成都高新區菁蓉匯順利舉行。這是市委、市政府啟動實施“科創天府·智匯蓉城”科技成果對接轉化活動以來,由區(市)縣承辦的第一場主體活動,是加快建設西部中試中心的重要舉措,也是共同唱好新時代西部“雙城記”的生動實踐。

此次活動分為成果展覽、“中試+”生態主場、成果路演洽談對接三個篇章。其中“中試+”生態主場活動現場,成渝地區共享型“中試+”服務網絡啟動建設,20個首批“N”平台與四川省中試研發有限公司簽約,19個高校院所成果轉化項目、中試項目分別與中試平台、投資機構、應用場景等簽約。此外,21個成果轉化項目在3個平行分會場路演推介,近100個來自西部地區的優質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在會場外展出。
此次活動由成都市委科技委主辦,成都高新區管委會、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發改委承辦,重慶市科技局、重慶市經濟信息委、重慶高新區、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四川省科技廳、成都市委、成都市政府等相關領導出席,500餘名西部中試平台、科研院所、孵化機構、產業園區、投資機構、成果轉化服務機構、協會組織等“中試+”生態代表及行業專家參會,旨在充分整合“中試+”生態全鏈條資源,推進科技成果加速產業化,推動更多前沿技術和關鍵產品實現“成都試、成都造”,助力帶動西部、服務全國的西部中試中心建設,助推“立園滿園”行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成渝地區“中試+”網絡啟動建設,助力加快打造西部中試中心
2024年5月,《成都市建設西部中試中心實施方案》正式發布,以建設中試平台和提升中試能力為關鍵,以集聚“四鏈融合”要素資源為支撐,以“中試+”生態體系推進科技成果加速產業化。方案自發布以來,受到廣泛關注,獲得各界大力支持,協同推進西部中試中心建設。
此次活動上,成渝兩地共同啟動建設成渝地區共享型“中試+”服務網絡。該服務網絡由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牽頭,由成都高新區發揮“中試+”領頭羊作用,按照“凝聚思想、示範引領、搭建平台、鏈接成渝”原則建設,搭建成渝地區“中試+”綜合服務線上智能平台,促進成渝兩地各類中試資源和技術成果上線上雲、高效整合,線下組織“中試+”主體常態化對接交流、促成合作,實現“中試+”生態資源在成渝地區共用共享。
同時,重慶清研理工汽車智能檢測中試平台與成都壹為新能源汽車達成中試合作意向簽約,成都企業也能享受到重慶的中試服務,標誌着共享型“中試+”服務網絡進入實質性運轉。
重慶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高新區將攜手成都高新區,秉持“川渝一盤棋”的大局意識和“高新一家親”的合作理念,協力推動中試平台開放共享,強化與中試領域各方攜手共進,協同優化西部“中試+”生態,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賦能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據了解,為助力共享型“中試+”服務網絡建設,成都市在活動現場重磅發布49項成都中試服務能力清單,包括概念驗證、產品工藝驗證、中試設備共享等多種類、多環節的中試服務,同時發布33個成都中試機會清單,涵蓋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低空經濟、智能硬件、新材料等16條產業鏈,釋放出強勁的中試平台建設需求,這兩張清單的發布有助於進一步充實共享型“中試+”服務網絡,並向首批產業園區成果專員代表20名頒發聘書。
據悉,成都市連續兩年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全市科技創新“一號工程”,把中試平台作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堵點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帶動西部、服務全國的西部中試中心,有力有效推動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轉化。未來,成都市將繼續健全基礎制度、完善中試平檯布局、深化“中試+”服務機制,持續與重慶及綿陽、德陽、眉山、資陽等市(州)攜手共進,加強在科技創新、產業協同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積極探索建立中試平台共享網絡,促進西部中試平台資源開放共享。
匯聚“5個100”資源,成都高新區“中試+”生態蓬勃發展
共享型“中試+”服務網絡是“中試+”生態的一個縮影,其核心是中試平台,建好生態首要是建好中試平台。
此次活動上,四川省中試研發有限公司聚焦全省六大優勢產業關鍵核心技術需求,組織開展概念驗證和中試熟化項目實施,簽約20個首批“N”平台,助力加速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四川省“1+N”中試研發平台體系,為“中試+”生態注入新活力。
“中試+”生態的本質要義是“中試為核、四輪驅動”,研發、孵化、基金和場景這四隻輪子是生態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成都高新區早在2023年3月就開始發力,在全國首創“中試+”生態,聯合12家生態代表發布共建成果轉化中試生態聯合倡議。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中試+”生態資源匯聚效應顯著,呈現出“5個100”蓬勃發展態勢,即全區已建和在建中試平台近100個,覆蓋11條製造業產業鏈,通過中試平台鏈接高校院所100餘個、孵化載體140餘個,與產業龍頭、大院大所以及頭部機構等合作組建基金116支、總規模2834億元,圍繞中試產品應用需求,發布城市機會清單100餘項。同時,成都高新區“概念驗證和中試平台市場化開放共享機制”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政策試點“揭榜挂帥”,這是推動成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水平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重要舉措。
成都高新區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高新區採取“1234”工作模式,聚焦製造業產業細分領域,堅持“面向製造、對外開放”兩條原則,“瓦特式人才+市場化投資+科創團隊”三大標準,“中試+研發+孵化+基金+場景”四輪驅動,從謀劃、建設、運營三個維度推動中試平台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2個中試生態園,遴選10個“中試+”示範平台,全區累計服務中試項目超3000個,中試服務收入超10億元,助力融資約20億元。
“能夠入選成都高新區首批‘中試+’示範平台,高新蜂鳥智能硬件中試平台感到非常榮幸。我們長期深耕智能硬件領域,服務中試項目600餘項,孵化新產品近400項,中試驗證後產品產值約20億元。全國首支中試基金——成都蜂鳥中試股權投資基金也於近期成功註冊。我們將聚焦智能硬件、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等領域,重點投向經過中試後的優質項目,助力項目加快‘長大成材’。”高新蜂鳥智能硬件中試平台相關負責人表示。

會前,生態各方代表圍繞中試合作開展了緊密對接。活動現場,19個來自成都、重慶兩地的高校院所成果轉化項目、中試項目分別與中試平台、投資機構、應用場景等簽約。其中,由四川具身人形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四足“機器狗”將攜手高新公安在街頭開展治安訓練防控,通過在更多場景中實踐、邁出市場化的“第一步”;成都高都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向沃飛長空開放中國-歐洲中心大廈往返青城山航線飛行驗證,為eVTOL正式商用飛行奠定基礎。

“高都公司向沃飛長空開放中國-歐洲中心大廈往返青城山的航線飛行驗證,該航線貫穿成都市區與青城山景區,是未來eVTOL商業飛行的重要場景。本次飛行驗證了航線在飛行安全性、空域適應性以及地面保障等方面的實際條件,為未來eVTOL的引入和商業運營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持。”沃飛長空相關負責人介紹。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的高級工程師劉濱作主題演講。圍繞“構建‘中試+’生態,賦能科技成果轉化”舉行圓桌論壇,與會嘉賓就“中試+”生態最新形勢和未來發展態勢積極討論,氛圍熱烈。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高新區作為成渝地區共享型“中試+”服務網絡核心,下一步,將持續深入推進中試跨越行動計劃,力爭2025年建成100個中試平台,全覆蓋製造業重點產業鏈,深化建設“中試+”生態,打造國際先進水平標杆,建成全國科技成果中試首選地,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成都高新力量。
文/程思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