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底了!印月船3號第三次變軌,軌道越來越怪:無法做到直奔月球

2023年07月19日13:40:07 科學 1777

遮遮掩掩、扭扭捏捏,印度“月船3號”實施第三次變軌後ISRO似乎不願意對外公布最新軌道數據,雖然最後也公布了,但裡面充滿了蹊蹺。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2023年印度航天局在東海岸附近的斯里哈里科塔使用LVM3“巨型”火箭將“月船3號”發射升空後,很快就對外宣布“月船3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印度總理莫迪當時正在法國訪問,興奮地跑到推特上了留言:月船3號開闢了印度航天的新篇章。

露底了!印月船3號第三次變軌,軌道越來越怪:無法做到直奔月球 - 天天要聞

就在印度專家、網友慶祝月船3號成功發射時,美國太空軍18SDS發布的監控數據狠狠打了他們一記耳光!18SDS是美國太空軍第18太空防衛中隊,負責監控所有繞地航天器,網友日常從Space-Track.org上獲取的衛星軌道參數基本上都是18SDS監控記錄的。

美國太空軍全程監測了印度月船3號的發射和入軌,公布的軌道數據為138km x 36306km x 傾角21.3°。問題是印度ISRO最初的預定軌道為170 x 36500km,意味着月船3號近地點比預定降低了32km,遠地點降低了194km。

露底了!印月船3號第三次變軌,軌道越來越怪:無法做到直奔月球 - 天天要聞

千萬別小看近地點降低的二三十公里,它導致月船3號距離卡門線只有38公里,卡門線距離地面100公里,是大氣層與外太空的分界線。月船3號在近地軌道照樣受到稀薄大氣的阻力和重量影響,稍有不慎就可能墜入大氣層焚毀。我國天宮號空間站和美國主導的國家空間站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啟動發動機抬升軌道高度,也是這個原因。

為此,印度緊急對月船3號進行了第一次變軌,新軌道參數:173 x 41762km,近地點高度略有提升。7月17日印度ISRO公布了月船3號第二次變軌數據226 x41603km,近地點提升了53公里,遠地點卻降低了159公里,這在航天器變軌中極不正常,所以數據公布後有航天專家就猜測月船3號變軌過程中可能發生了意外。

露底了!印月船3號第三次變軌,軌道越來越怪:無法做到直奔月球 - 天天要聞

或許受到外界質疑的影響,7月18印度ISRO遲遲沒有公布月船3號最新軌道數據,只是在官網上強調將在7月20日下午進行下一次變軌!ISRO這種說辭很快就在社交媒體引發了激烈討論,很多人擔心月船3號變軌失敗以致出現意外!也就在這個時候ISRO在推特上公布了月船3號最新軌道數據:228x51400,遠地點軌道提升了10000公里,近地點軌道卻僅僅提升2公里!

露底了!印月船3號第三次變軌,軌道越來越怪:無法做到直奔月球 - 天天要聞

月船3號選擇從環地軌道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再從地月轉移軌道進入環月軌道,這種方法沒有錯,且是一種難度較小、節省燃料的好方法,比如咱們的嫦娥一號也是採用的類似方法。

嫦娥一號於2007年10月24日發射,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200x51000km,近地點比印度月球3號有明顯優勢。之後嫦娥一號實施了第一次點火變軌,將近地點高度抬高到了600km;隨後又進行了第二次、第三次點火變軌,遠地點高度一次比一次大,並在第三次變軌後成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露底了!印月船3號第三次變軌,軌道越來越怪:無法做到直奔月球 - 天天要聞

嫦娥1號和月船3號使用的這種方法叫調相軌道法,在最後一次近地點加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雖然節省燃料,但耗費時間。我國執行嫦娥2號探月任務時選擇了一種更直接、更快速的方法,即直接將嫦娥二號發送到地月轉移軌道,結果是嫦娥二號從發射到進入環月軌道只用了112h,遠遠小於嫦娥1號的13d14h19min。為直接將嫦娥2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運載火箭比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火箭增加了兩個助推器

同樣,嫦娥5號也是由運載火箭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途中經歷兩次軌道調整,歷時112個小時成功進入環月軌道。在嫦娥5號高速靠近月球時實施了“剎車”制動以降低速度,避免速度大於低於月球逃逸速度,無法被月球引力捕捉!

露底了!印月船3號第三次變軌,軌道越來越怪:無法做到直奔月球 - 天天要聞

印度月船3號幾次變軌處處透露着不尋常,也不採用類似嫦娥5號的方法直接進入地月轉移軌道,根本原因是發動機動力不足及變軌技術存在缺陷所致。

印度月船3號搭乘的GSLV MARK III是印度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直徑4米,高43.4米,起飛重量640噸,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10噸。從參數上看GSLV MARK III性能還算可以,不過與其他國家的同類型火箭相比就原形畢露,比如我國長征7號運載火箭,起飛重量597噸,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卻達到了14噸,在重量比GSLV MARK III小的情況下,運力卻增加了40%!

露底了!印月船3號第三次變軌,軌道越來越怪:無法做到直奔月球 - 天天要聞

土豆分析這與GSLV MARK III不太成熟的火箭分離技術有關。GSLV MARK III配備兩個助推器,去掉推進劑後總重42噸,當火箭升空兩個助聽器熄火後並沒有立即分離,而是被火箭拖着飛行了3秒,過程中勢必會消耗大量推力!再加上其他因素導致GSLV MARK III性能不高。

這種情況下,印度月船3號只能依靠推進艙里的440N發動機進行多次變軌。令人擔憂的是,一次次變軌下來月船3號將用掉大量燃料,還會有多餘燃料用在探測器月球着陸嗎?

露底了!印月船3號第三次變軌,軌道越來越怪:無法做到直奔月球 - 天天要聞

這真不是危言聳聽,月船3號月球車重1.752噸,着陸器重1.726噸,推進艙為裝入更多燃料減少到了2.148噸,總重量不算太小。月船3號還要執行2次變軌,飛往月球過程中還可能對軌道進行微調,進入月球軌道前再進行制動,這些動作都需要消耗燃料,那麼月船3號剩餘的燃料真夠嗎?需要打個問號!

原創:土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腦圖譜大科學計劃時機已來!中國科學家十項成果給大腦繪高清地圖 - 天天要聞

腦圖譜大科學計劃時機已來!中國科學家十項成果給大腦繪高清地圖

人類大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組織,要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首先要了解其中的細胞種類和神經聯接規律,近日中國科學家聯合發布系列成果給大腦繪製“高清地圖”。 7月10日深夜,中國科學家聯合發布介觀腦圖譜系列成果,實現從嚙齒類到靈長類大腦的跨越。10項成果以專題論文集的形式集中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神經元》《發育...
國際突破!中大培育光子“雙胞胎”,輻射強度達單光子水平 - 天天要聞

國際突破!中大培育光子“雙胞胎”,輻射強度達單光子水平

7月9日,《自然》雜誌(Nature)在線發表中山大學物理學院王雪華、劉進教授團隊主導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腔誘導自發雙光子輻射方案,在國際上率先實現與單光子輻射強度相當的自發雙光子輻射,研發出保真度高達99.4%的按需觸發
微型肝臟,是未來希望,還是科技烏托邦 - 天天要聞

微型肝臟,是未來希望,還是科技烏托邦

文︱陸棄隨着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持續攀升,傳統器官捐獻嚴重不足的問題愈發凸顯。美國初創企業LyGenesis推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創新方案:通過將供體肝細胞注射至患者體內淋巴結中培育“微型肝臟”,嘗試在患者自身體內製造可替代肝臟功能的器官。
“軟黃金”冬蟲夏草,你真的了解嗎? - 天天要聞

“軟黃金”冬蟲夏草,你真的了解嗎?

冬蟲夏草千年傳承的滋補良藥採藥人的尋覓自公元780年起冬蟲夏草便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被載入史冊從《藏本草》到《中國藥典》均有記載李時珍更將其譽為“人身不老葯”贊其兼具蟲之陽剛與草之陰柔成為中藥中獨一無二的“陰陽同補”聖品享有“東方聖草”“葯中
【鏈博傳奇】中國中車:塑軌道之“鏈”,與世界同行 - 天天要聞

【鏈博傳奇】中國中車:塑軌道之“鏈”,與世界同行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車”)是中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鏈”主企業,是全球規模領先、品種齊全、技術一流的高端裝備製造商和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清潔能源裝備骨幹企業。當前,中國中車搭建了世界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產品技術研發平台,構建了完整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體系,開創了軌道交通裝備和清潔能源裝...
全國AI精英宜賓對決 長江首城創新大賽點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 天天要聞

全國AI精英宜賓對決 長江首城創新大賽點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11日電(吳平華 楊錦 )智匯長江首城,共享成長價值,10日,由宜賓市科學技術局、宜賓市數據局、宜賓市高鐵南片區開發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聯合主辦,北京中關村信息穀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長江首城宜創匯”協同創新大賽人工智能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 天天要聞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記錄人:劉哲,西部油氣地質勘查第六分隊 / 塔里木盆地沙地淺層剖面組成員時間:2023年5月10日地點: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庫車–民豐剖面中段那是一次平常不過的地震波剖面測線任務,我們團隊負責在塔克拉瑪干腹地沿一條南北走向布點,配合衛星圖像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 天天要聞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在電氣設備領域,中小型旋轉電機作為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等場景的重要動力設備,其安全性能至關重要。隨着電機製造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應用於電機生產;同時,電機的應用場景也日益多樣化,在新能源、智能製造等新興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