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早已在中國人的常識中根深蒂固,最近,一項外國小白鼠實驗結果顯示:餓肚子實驗鼠的平均壽命竟比每日按時三餐的實驗鼠平均壽命長28%。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頂級雜誌《Science》上,傳到國內,愛吃的中國人震驚了:一天只吃一頓飯反而更長壽?
01 餓一餓更長壽?
一般在談到“節食”時,人們會聯想到“減肥”,而其又常被認為是不甚健康的減重方式之一,很難與“長壽”掛鈎。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此前便圍繞“節食”主導進行了一項小鼠實驗。實驗中,科學家們將實驗小鼠分為兩組,一天只為實驗組提供一次食物,對照組則正常每日三次飲食,且所提供食物的總熱量都相同。
半期實驗下來,科學家發現實驗組小鼠不僅體重減輕、胰島素抵抗減弱,而且那些因為年齡增長而堆積的老衰基因也得到正向改變,整體存活時間延長近11%。若將實驗組飯量在原來基礎上減少三成,並繼續保持一天一頓,存活期拉長數據更是達到驚人的28%。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中國人目前預期壽命為77.4歲。如果近1/3的壽命延長能夠實現,百歲人生或將可期。這一驚人結果更在國內引發討論。不過,因其實驗對象為小鼠,多名專家醫師發聲質疑,認為其缺乏人體臨床證據而不可輕信對其他動物有適用性。
今年2月,耶魯大學採取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相同的實驗設計,首次進行了人體臨床實驗。結果發現,如果每日進食量減少14%,同樣呈現28%的老衰逆轉結果。此項實驗從紙面理論上進一步證實“餓一餓更長壽”這一結論,國內外許多對抗衰需求較高的名人也開始採用這種一天一頓的飲食方式。
02 有人成功了嗎?
即使有頂級科研機構研究支撐,“一天只吃一頓”仍與大多數中國人習慣不符,對外國研究持懷疑態度者仍有之。
率先開始親身嘗試的名人中,其中就有被稱為“抗衰教父”的哈佛大學遺傳學教授大衛·新克萊。
他因2013年帶領團隊發現了NAD+分子的抗衰效果而知名,該分子在實驗中被證實能夠使動物細胞中的各項生理指標發生一定程度的老衰逆轉。大衛教授也因此項研究被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100人”之一。
大衛教授在公開場合多次向媒體透露:作為研究者,自己和家人均在服用NAD+分子為核心成分的“若返”類膠囊,配合自己的“輕斷食譜”對抗衰老。他把飲食控制在一天一頓,並補充大量補劑,為的是提高營養成分的攝入效率,並平衡機體的總攝入熱量。
他常常在推特上分享個人“年輕心得”,起初,評論數僅有幾十條。但當他出現在媒體面前時,人們驚奇地發現,50歲的大衛仍然黑髮濃密,且根據常規血液和基因測試,他的生理年齡僅31.4歲。
媒體也對其家人投入大量關注。大衛的父親如今80歲高齡,每天同樣服用“若返”類分子膠囊,常常與年輕人一起參與漂流、登山等高體力消耗的運動。
這一家人的嘗試被視為“成功年輕”的例子,許多網友開始參照大衛的食譜,並在推特上參與每日打卡。有媒體猜測他的抗衰成果與“若返”類抗衰補劑的大量服用不無關係,在接受澳媒《The Monthly》採訪後,這類補劑逐漸在抗衰市場上走俏。
03 專家:盲目節食不可取
也不儘是正面的例子。
此前,有新聞報道00後山東女生因節食餓出脂肪肝,儘管其節食原因是為減肥,但不科學的節食方式很可能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害,對生命的質量也會有較深遠的影響。
另一方面,大衛與其家人的抗衰成果對一般人來說很難複製。除了嚴格的節食安排以及服用大量補品以外,大衛教授的生活作息規律,也投入大量時間參與運動。值得注意的是,“若返”類抗衰補劑價格較高,一瓶價格上千元,目前受眾更多是富人階層。
對於“節食更長壽”這一結論,專家認為,一天攝入多少量的食物、安排幾頓飯,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體重、年齡等因素綜合而定。即使壽命的確能通過節食延長,也存在帶病生存年數增加的風險,“延壽前提是健康,盲目節食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