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吳義強,已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校長

2022年10月11日21:41:10 科學 1934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官網“現任領導”一欄最新信息顯示,吳義強已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校長。

吳義強是林業工程專家,主要從事木竹、秸稈資源高效利用與人造板綠色低碳製造領域的研究,202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義強於2021年1月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

院士吳義強,已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校長 - 天天要聞

吳義強(資料圖 圖片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吳義強生於1967年7月,199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7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據《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報》報道,吳義強小時候家境貧寒,他一邊讀書,一邊做一些體力活貼補家用,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1987年,吳義強進入中南林學院(現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習,在校期間表現突出,曾兩次受到湖南省教委、省委宣傳部、省科委、共青團省委和省學聯五家單位的聯合表彰和獎勵。

畢業後,吳義強留校任教,歷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黨總支書記、院長等職。

2016年,吳義強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2021年1月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今年10月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2021年11月,吳義強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林業局官網介紹,吳義強首次提出了“木質細胞瞬間皺縮及最大瞬間皺縮理論”及“木質材料阻燃抑煙功能疊加耦合理論”,突破了人造板綠色低碳製造、防火防水功能化及秸稈資源材料化利用等重大共性關鍵技術與裝備,為推動我國木竹加工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與行業科技進步作出了貢獻。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官網介紹,吳義強擔任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林業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林業工程教指委副主任委員,農林生物質綠色加工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及面上項目、課題,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等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授權國際、國家發明專利68件;出版中、英文專著8部;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全國創新爭先獎1項,湖南光召科技獎、湖南省科技創新團隊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南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10餘項。獲得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首批“萬人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優秀教師、湖南省教學名師、湖南省徐特立教育獎、湖南省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記一等功)等人才稱號和榮譽。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報》報道,現代建築裝飾、傢具主要是以木質材料為主,但木質材料的缺點是易燃,為了避免木材易燃造成的巨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打造安全溫馨的人居環境,促使木材工業產品更新換代和結構調整,針對木材容易燃燒的缺陷,在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下,吳義強和他帶領的團隊花了近十年時間,篩選了上萬種阻燃抑煙化合物,經歷了數千次的化學實驗,尋遍上百家企業與工廠,請教數百名一線生產技術員工及國內外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好幾次,團隊中的其他成員都萌生了放棄的念頭,但他一次次加油打氣,讓他們重新樹立起信心。2009年,他帶領的課題組終於攻克了最後一道技術難關,成功地將無機阻燃劑引入木基複合材料,首創NSCFR阻燃劑及NCRADH無機不燃膠黏劑製備技術,首次研發出增強阻燃層製備技術,填補了國際阻燃研究領域的空白。此項技術已經全面應用於企業生產,同時為減少火災事故的發生做出了卓越貢獻。該成果在2010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據《湖南日報》報道,2013年,吳義強與企業合作共建的我國第一條半自動秸稈無機人造板生產線在河南正陽縣正式落成。但由於核心裝備技術水平和自動化程度不高,板材次品多,市場不接納,企業陷入停產狀態。他帶領團隊四處調研並開展技術攻關。短短一年時間,吳義強帶領團隊突破了多項技術瓶頸,成功構建了秸稈無機人造板製造技術與裝備體系,生產線實現了全自動化。這種人造板具有高強、環保、防火、防水等功能,可廣泛應用於家具、室內裝修、牆體材料等領域。

據報道,吳義強經常在凌晨一兩點鐘才離開辦公室,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學科研之中,他的一位同事描述他:“吳教授學識淵博,平易近人,和他在一起,我們沒有理由不把事情做好。”

原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校長廖小平,生於1962年10月,曾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2016年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官網介紹,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湖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學校辦學前身之一是1958年在長沙成立的湖南林學院。1963年,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親切關懷下,湖南林學院遷至廣州與華南農學院(現華南農業大學)林學系合併,成立中南林學院。陶鑄同志親自為學校確定校址,勾畫藍圖,並題寫了校名。1970年,中南林學院與華南農學院合併,成立廣東農林學院。1974年,學校從廣州搬遷到湖南省漵浦縣並更名為湖南林學院。1978年學校恢復中南林學院校名,直屬原國家林業部管理。1981年學校遷往湖南省株洲市。2000年,原湖南林業學校和湖南林業技工學校併入中南林學院,學校轉為湖南省和原國家林業部共建。2003年,湖南省農業機械研究所併入中南林學院,學校辦學主體遷往長沙,實現了歷史性回歸。2005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6年,學校與原湖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合併,組建成新的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資料來源:《湖南日報》湖南省林業局官網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官網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報》等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婺城人,發現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 天天要聞

@婺城人,發現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金華山風光秀麗,岩溶地質景觀豐富。近日,專家經過調查,發現金華山上還有豐富的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羅店鎮鹿田村公路旁,豎立着一塊“腕足類化石點”的牌子,在這附近山體上,地質專家發現了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腕足動物是一類古老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它們在古生代海洋中非常繁盛。“這套地層主要是二疊紀早期,距今2.8...
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博覽會5月13日隆重開幕:科技賦能應急,創新驅動未來 - 天天要聞

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博覽會5月13日隆重開幕:科技賦能應急,創新驅動未來

5月13日,作為“長三角地區5·12防災減災宣傳周”重量級品牌活動之一,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偉出席並致辭。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尚勇,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副主席、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上海新時代城市安全與應急...
應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麼辦?這些知識get一下 - 天天要聞

應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麼辦?這些知識get一下

編者按 地震、暴雨、洪水……災害無情,但正確的逃生避險方法是我們的有力武器。當災害來臨時,你知道應該怎麼做嗎?在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到來之際,雲南網推出應急科普專欄,和大家一起學習應急避險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防災避險能力。 突如其來的地震往往使人猝不及防時間就是生命,自救至關重要發生地震如何自救?一旦...
膜導航系統為外科醫生裝上“透視眼”,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 - 天天要聞

膜導航系統為外科醫生裝上“透視眼”,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近日,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三院”)胃腸外科暨胃腸手術功能保護研究中心新技術應用沙龍上,一款名為DeepGuide的手術導航系統對外發布。該系統成功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使胃腸腫瘤手術的系膜完整率從75%升至98%。中山三院新技術應用沙龍現場。甄曉洲...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 - 天天要聞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

中新網嘉興5月13日電(記者 王逸飛)13日,在浙江嘉善舉行的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暨浙江主場活動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這也是長三角首張跨域“生物多樣性圖譜”。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暨浙江主場活動現場。浙江省生態...
11000年前的冒險,水下石圈揭秘史前人類北遷傳奇 - 天天要聞

11000年前的冒險,水下石圈揭秘史前人類北遷傳奇

在蘇格蘭斯凱島發現的水下石圈和石器時代工具顯示,約11000年前,人類已踏足如今的蘇格蘭北部。 這一發現表明,史前人類勇敢穿越蘇格蘭北部冰川肆虐、海岸線變幻莫測的險境,向北遷徙的距離遠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