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復興 壯麗航程丨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2022年10月10日20:44:45 科學 1739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持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十年砥礪奮進,十年跨越發展。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偉大復興 壯麗航程丨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 天天要聞

2020年7月,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式啟航。經歷近一年、4億多公里的飛行,天問一號攜帶祝融號在火星烏托邦平原成功着陸。從2021年5月傳回著陸後的首批照片,到今年5月發現火星水活動跡象,一個月前,祝融號首次揭秘了火星烏托邦平原的淺表結構。上億公里之外的火星探秘,祝融號不辱使命。

十年來,浩瀚太空正留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印記。

偉大復興 壯麗航程丨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 天天要聞

嫦娥奔月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着陸,開啟中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731克月球樣品,發現了月球在20億年前仍存在岩漿活動等重大成果,正不斷改寫着人類對月球的認知。

偉大復興 壯麗航程丨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 天天要聞

中國空間站實現從設計、製造到測試的全過程,太空交會對接的時間從44小時縮短到7個小時,航天員駐留時間從十三天增加到半年。

偉大復興 壯麗航程丨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 天天要聞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 鍾紅恩:接下來,我們將在四大領域開展上千項的科學實驗,推動我國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創新和科技自立自強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科技自立自強,是使命擔當,更是民族前途。

偉大復興 壯麗航程丨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 天天要聞

北斗衛星,遠在天外,近在身邊。在北大荒黑土地上,“天上北斗導航+地上無人農機”正在幫助人們實現坐在家裡種地的夢想。基於北斗系統的各種作業機、收割機、播種無人機等,大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近日,北斗衛星日定位量也首次突破1000億次。

偉大復興 壯麗航程丨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 天天要聞

福建東部沿海的一個小漁村——牛澳村今年6月迎來了第一座5G基站的開通,漁民坐在家裡就能輕鬆查看漁排的情況。從5G農業、5G礦山到5G工廠、5G醫療,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移動網絡,並實現了5G的規模化應用,覆蓋國民經濟40個大類。

十年來,面向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正不斷推動產業向中高端穩步邁進。

偉大復興 壯麗航程丨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 天天要聞

不久前,隨着“京華號”盾構機不斷掘進,北京東六環路40米深的地下,一段嶄新的地下隧道順利貫通。從翻山越嶺,到穿江跨海,我國盾構機成為建造地鐵、公路、隧道的利器,並佔據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

偉大復興 壯麗航程丨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 天天要聞

9月29日,C919大型客機取得型號合格證,標誌着我國具備了自主研製世界一流大型客機的能力。多年夢想,一飛衝天!我國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的集群式突破,打造了一條體系完整的航空創新鏈、產業鏈。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偉大復興 壯麗航程丨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 天天要聞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使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洲際量子通信;九章和祖沖之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使我國成為目前唯一在兩種物理體系都實現這一關鍵技術突破的國家。不久前,我國科學家又在量子精密測量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國際上實現百公里級的自由空間高精度時間頻率傳遞。

偉大復興 壯麗航程丨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 天天要聞

我國布局建設的77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32個已建成運行,部分設施邁入全球第一方陣。中國天眼建成運行成為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穩態強磁場實現45.22萬高斯的穩態磁場,刷新世界紀錄,大科學裝置正在成為原始創新的策源地。

十年跨越,着眼全局、未來可期。

偉大復興 壯麗航程丨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 天天要聞

這十年,是我國科技投入力度最大的十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1.03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80萬億元,基礎研究經費增至十年前的3.6倍。

偉大復興 壯麗航程丨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 天天要聞

這十年,是我國科技發展質量最高的十年。高新技術企業數從2012年的4.9萬家增加到2021年的33萬家,高技術產業體量更大、質量更優、基礎更牢。

偉大復興 壯麗航程丨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 天天要聞

這十年,是我國科技實力提升最快的十年。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躋身全球科技創新集群前十。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第34位提升到了第11位。

壯麗航程,氣象萬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必將以與時俱進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氣、堅忍不拔的定力,肩負起時代重任,在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奮勇前進,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總台記者 項飛 劉鑫 帥俊全 劉璐璐 張春玲 褚爾嘉 傳剛 凱俊 錢坤 良言 江西台 海南台 安徽台 遼寧台)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這位活到117歲的超級老人去世後,科學家發現她的基因強得可怕 - 天天要聞

這位活到117歲的超級老人去世後,科學家發現她的基因強得可怕

圖片來源:Unsplash《環球科學》雜誌迎來了自己的播客節目歡迎訂閱《環球科學》播客,每月更新一次,聽科學家與我們編輯一同探討形形色色的科學問題。在最新一期節目中,我們有幸邀請到了《環球科學》多次合作的譯者、兩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跟我們聊了聊青春期可以培養的能力和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視角。撰文|clefable審...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於主動光學強度干涉的合成孔徑成像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於主動光學強度干涉的合成孔徑成像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張強、徐飛虎等人聯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單位,首次提出並實驗驗證了主動光學強度干涉技術合成孔徑技術,實現了對1.36公里外毫米級目標的高分辨成像。
發現罕見“幽靈之花” 貴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幽靈之花” 貴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近日,在貴州省林業局組織開展的全省野生蘭科植物監測過程中,科研人員首次發現貴州植物新紀錄屬——杜鵑花科假沙晶蘭屬,以及隸屬該屬的兩個貴州新紀錄物種——浙江假沙晶蘭和球果假沙晶蘭,它們因獨特的外觀和神秘的生長習性被稱為“
科學之美丨來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計算機” - 天天要聞

科學之美丨來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計算機”

水、脂肪和蛋白質,三種平平無奇的物質,為何能承載人類的智慧與情感?大腦的功耗相當於一個14瓦燈泡,為何能實現強大的認知能力?人類如何用科技對抗大腦深處血管上的“微型炸彈”?在2024年“科技跨年秀”——總台“科晚”的舞台上,特別呈現了《科學之美》的演講和舞蹈。為了呈現更多維度震撼人心的科學之美,總台社教節...
流浪太空53載 蘇聯“宇宙-482”探測器墜回印度洋 - 天天要聞

流浪太空53載 蘇聯“宇宙-482”探測器墜回印度洋

據央視新聞消息,據俄新社10日消息,蘇聯於1972年3月發射的“宇宙-482”自動探測器近日已墜入雅加達以西的印度洋海域。該探測器原計劃飛往金星,由於助推器故障,未能脫離地球軌道。隨着時間推移,探測器的高度越來越低,最終墜回大氣層。該裝置直徑約一米,重量不到500公斤。(總台記者 程謨)編輯 毛天宇...
錢江海關查獲一大波螳螂 - 天天要聞

錢江海關查獲一大波螳螂

近日,錢江海關關員在對國際進境郵件進行CT機查驗時,發現一個進境郵件圖像異常,疑似存在活體生物。 現場關員開拆查驗後發現,裡面裝有一批活體螳螂和螳螂卵鞘。卵鞘是具有堅硬外殼包裹的螳螂卵塊,每一枚卵鞘中一般含有10—50個卵。經現場清點,該包裹內共裝有7隻螳螂和73枚卵鞘。 經鑒定,其中7隻活體螳螂均為魔花螳螂,...
宇宙第一大行金條摻假風波,工行澄清來了 - 天天要聞

宇宙第一大行金條摻假風波,工行澄清來了

周末貴金屬時間,小夥伴們大家好。這兩天有關在宇宙第一大行買到摻假金條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昨天半夜,終於等來了工行的澄清公告:當然是不屬實。這是怎麼回事呢?說是有一位客戶在工行的南翔支行購買了兩款金條。結果在剪開加工首飾的過程中發現疑似雜質。我們通過網上的圖片看到,剪開后里面有些發黑。工行上海嘉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