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小說中,除了描寫各種我們想象中還未實現的高科技、智能機器人,另外一方面更多的描寫就放在了關於人類與病毒的對抗之上。有一些病毒是來自外太空的,也有一些病毒是來源於人類的生物實驗,在那些實驗過程中被創造出來的病毒,有些時候因為創造的原因沒有合適的應對方案,一旦發生泄漏,就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在這本1964年就創作出來的小說中,卻描寫了一次和現在很相似的病毒。這種超級病毒的繁殖速度會隨着溫度升高而驟升,在國際間諜的運輸過程中不慎出現意外導致泄露,病毒飛速傳播,雖然一開始沒有在人類身上出現什麼明顯的反應,但那只是因為那個時候病毒還沒有適應人類這個宿主。
餅圖一開始體現在各種哺乳動物上,養殖場的雞鴨等都在不停的出現集體死亡情況,但是此時人們並不會將這種現狀和周圍出現猝死的人相聯繫起來。我們對於周圍出現的那些突如其來的死亡,只會覺得那些事意外或者是某些個人疾病原因,所以當病毒真正進入到人們視野中的時候已經晚了。
當人們意識到病毒變成大面積流感的時候,就會將他們真正意識到流感爆發的地點命名這種流感,可是他們並不知道此時的病毒早已經隨着人流的流動遍布了全球。在這本小說中,最後倖存下來的人只有南極科考人員一萬名,可是如果讓着一萬名人類承擔文明的傳承非常困難。在這一萬人中大多數都為白種人,其中僅有16名女性,這不僅僅展示了後續傳承的艱難,也側面說明了人類的分布是不均勻的。
在災難降臨的瞬間,人類之間的不公平和倖存者偏差就此體現,越是艱難的環境招聘的女性員工越少,那麼在面對類似這種滅世危機的情況下,後續的人類傳承就會收到影響。書中竟然描寫了為了繁衍人類,南極考察團隊採取了抽籤的方式,一位日本男青年還抽到了一位中老年白人女性,可笑的現狀之下掩蓋的是可悲的現實。
死亡看似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但是其實它也是意見很小的事情,在死亡背後往往隱藏着更多需要思考的事情。病毒帶來了危機的同時,也帶給我們思考更多人生可能的基礎,我們在同自然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如何應對危機,以及對自然更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