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活化石”
它們是活的文物,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是古都風貌的代表,也是中國燦爛文化的一部分,柏樹長壽常青、木質芳香、經久不朽,在民間,很多地方的人們也視古柏為吉祥昌瑞的“神柏”,
江山永固,萬代千秋
以示“江山永固,萬代千秋”之意,在風水學中,家裡種柏樹是一件很吉利的事情,柏樹花象徵的是忠貞。柏樹能夠在冬天依然堅挺,可以斗寒傲雪,可以堅毅挺拔,所以這種樹木的寓意是很好的,往往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健康長壽,還有堅強高尚。
植樹造林成為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位於陝西省秦嶺發現的最大古側柏位於延安市黃陵縣黃帝陵的黃帝手植柏、保生柏,相傳黃帝聯合炎帝戰蚩尤,建立部落聯盟,定居橋山,因砍樹建房、燒柴取火,砍光了附近樹林,暴雨襲來,山洪捲走了很多人。黃帝悲痛萬分,帶頭栽下這棵柏樹,從此,植樹造林成為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之一,世代延續。
倉頡手植柏
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的特級保護古樹位於延安市黃陵縣的黃帝手植柏至今蒼翠遒勁,這株古柏高20餘米,胸徑11米,樹冠面積190餘平方米,是,粗壯的樹榦七個人手拉着手合抱不攏。
頁山大古柏
陝西渭南市白水縣倉頡廟內的古柏、這株古樹相傳為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倉頡去世前選擇墓地時,親手栽植這株柏樹以作記號。
“世界柏樹之父”
商洛市洛南縣的頁山大古柏。頁山大古柏樹高23.16米,比黃帝陵軒轅柏高3.1米;胸徑也比軒轅柏粗0.73米,平均冠幅25.7米,是秦嶺發現的最大古側柏。
“柏為百木之長,芬芳可愛”
還有距離黃陵縣城20多公里的老君柏,樹高18.5米,直徑3.5米,公元前110年,武帝劉徹北征朔方,得勝歸來,在橋山築“九轉祈仙台”祭祀軒轅黃帝陵後,聞古商道葫蘆河畔有“老君神廟”,遂駕臨史家河,焚香祭拜,廟前植柏,以此銘志,賜名“老君柏”,譽之“神樹”也。
老君柏
柏木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其材質優良,木材為有脂材,紋直,結構細,耐腐,是建築、車船、橋樑、傢具和器具等用材。莖皮纖維制人造棉和繩索,葉入葯,柏樹包含側柏、圓柏、扁柏、花柏等多個屬,柏木四季常青樹形美,樹冠濃密秀麗,材質細密,適應性強,屬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保生柏
《史記》言:“柏為百木之長,芬芳可愛”,“柏”為百木之長,樹木中之最優者,柏木香具有養心氣,潤腎燥,安魂安魄之功,根據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在全國性的已普查範圍內,統計在冊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包括122.13萬株散生古樹和386.06萬株群生古樹;
“植物界的國寶”
其中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萬株,分布在鄉村的有483.53萬株,從樹齡上來看,散生古樹的樹齡主要集中在100至299年間,這一樹齡段內共有98.75萬株,千年古樹共有10745株,它們大多種植在遼金時期至明代,最早的可追溯到唐朝宋,尤以明柏最多。
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孔子曾說:“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陝西十朝古都,陝西的古柏,它們以樹齡古老、姿態奇絕和傳聞有趣而馳名,雖身經數朝,歷盡滄桑,但如今仍是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彰顯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堪稱“植物界的國寶”,會是生長的“文物”,自然與文化的“雙遺產”,願我華夏江山永固,萬代千秋!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