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月亮為啥那麼多?看點究竟在哪?

2022年07月14日16:26:12 科學 1136

超級月亮算不算“天文大戲”呢?其出現的周期是多久?“血月”“藍月”是怎麼回事?來看天文學家怎麼說。

撰文/王慧深(實習記者) 編輯/呂冰心

新媒體編輯/呂冰心

採訪專家:

寇文(北京天文館高級工程師)

“超級月亮”又雙叒叕上熱搜了。據報道,本年度最大的“超級月亮”亮相夜空,最佳觀測時間為7月13日傍晚月出後至14日凌晨。

然而這次,與以往的激動不同,公眾似乎對於超級月亮已經有些習以為常——“好像每過一段時間,都有超級月亮的新聞”“我記得上個月剛拍完超級月亮啊”“是每個月都有超級大月亮嗎?”……

事實上,就在上個月的14日,超級月亮已經在夜空上演過一輪。那麼,超級月亮到底是不是天文領域的“大戲”呢?其出現的周期是多久?天文學家如何看待有關月亮的諸多“奇觀”和“異象”?

超級月亮為啥那麼多?看點究竟在哪? - 天天要聞

▲拍攝於2021年4月28日的超級月亮(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超級月亮是否越來越多了?

超級月亮(Supermoon)是1979年由美國占星師理查德·諾艾爾提出的名詞。但這並不是一個天文學的專業術語,北京天文館高級工程師寇文告訴記者,“超級月亮其實就是近地點滿月,由於月球離地球更近了,看到的月亮比它位於遠地點時大12%-14%。”

超級月亮的出現取決於兩個關鍵因素:一是離得近、二是足夠圓。寇文解釋:“月亮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並不是圓形的,而是橢圓形的。橢圓軌道上離地球近的稱為“近地點”,離地球遠的為“遠地點”。再看月相的變化,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是它被太陽照亮的那部分,所以月球圍着地球轉,地球帶着月球圍着太陽轉,那麼在地球上看月亮就有一個月相變化,比如有峨眉月、上弦月、滿月等。月球在軌道上運行時,在任何地點都可能會發生滿月,而當月球在過近地點附近變成滿月時,就是我們所說的超級月亮了。”

超級月亮為啥那麼多?看點究竟在哪? - 天天要聞

▲近地點滿月與遠地點滿月對比(圖片來自於網絡)

近年來有關“超級月亮”的消息越來越多,似乎每隔一小段時間就會看到,這是為什麼呢?這種“超級”天文現象不是很少見嗎?

寇文表示,兩次滿月間隔29.5天,而月亮從近地點轉一圈再回來到近地點約27天半,這兩個時間差了約兩天。按照計算,實際上一年大概會出現幾次近地點滿月。所以,超級月亮本身並不是一個很罕見的現象。

“大家印象中認為超級月亮變多了,主要還是因為天文學上對超級月亮並沒有一個特定的衡量標準,畢竟超級月亮不是一個天文學上的名詞,沒有所謂嚴格的定義認定月亮離近地點多近、近到什麼程度發生滿月才叫超級月亮。”寇文說。

比如,我們即將迎來的這一次近地點滿月,月亮會在今日(7月13日)17:06經過近地點,於7月14日02:38滿月,兩個節點相差9小時;而上一次(6月14日)的超級月亮則相差11小時。按理說,月亮在距離近地點越近的地方發生滿月,我們所看到的月亮就越大,但由於沒有嚴格的衡量標準,目前對超級月亮的評定也都是人們的主觀意見。上次差11小時,這次差9小時,下次差24小時、48小時、72小時,是不是也能算超級月亮呢?寇文認為,“這個問題沒有定論,只要你主觀上認為月亮在近地點附近發生滿月就能稱為“超級月亮”。”

本次“超級月亮”看點在哪?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距離地平面較低,是這輪年度最大“超級月亮”的顯著特徵。7月14日晚的“超級月亮”赤緯相對較低,因此月出的時間更長,屆時大家可以看到月亮低低地掛在夜空,與地面景象相映成趣,這也使得它具有更高的觀賞價值。

13日傍晚,“超級月亮”將從東南方向升起。想要賞月的公眾可以在月出之後,選擇開闊的場地進行觀測,從13日晚到14日清晨日出前,都可以欣賞到本次“超級月亮”的風姿。天文預報顯示,7月13日17時06分,月球過近地點,此時月亮“最大”;7月14日2時38分為“望(滿月)”,此時月亮“最圓”。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陳濤介紹,13日晚我國大部地區天氣條件整體較好,西北、華北、江南、華南大部分地區整體晴間多雲,從雲量條件上有利於賞月。而西南地區、東北地區以及黃淮地區的天氣條件不太利於賞月,四川、陝西、甘肅以及東北地區今晚雲量會較多並有降水,賞觀月天氣條件相對較差。

除此之外,河南、山東、蘇皖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今天下午到傍晚會出現分散性陣雨和雷陣雨,可能對賞月和前期賞月的準備活動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13日下午南方氣溫較高,對賞月準備工作可能造成影響,公眾需做好防暑降溫措施,謹防中暑。

如果想在本次超級月亮“朋友圈攝影大賽”中脫穎而出,相機優先考慮長焦鏡頭。使用手機可用變焦拍攝,選擇月亮剛升起或者落下時拍,不但光比適合,也容易有前景做陪襯,最好不要二次曝光。

“血月”“藍月”是怎麼回事?

也許很多人都聽過一種古老的說法:血月是不祥徵兆,它出現的時候會有災難發生。真的這麼神奇嗎?月亮的陰晴圓缺還與地球上的事情息息相關?

▲“血月”(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寇文說,“血月”一般指發生在月全食時,此時月亮沒有消失,只是亮度變暗,顏色變紅,因此被稱作“紅月亮”或“血月”。

月全食時照向月亮的太陽光被地球遮擋,不能直接照向月亮,不過,由於地球有大氣層,光可以通過地球大氣的折射散射,落到月亮面上。由於光是七彩的,其中紅色的光波較長,正好能夠落到月亮上面,所以這時候雖然太陽照不到月亮,但通過大氣的折射散射,我們能夠看到偏紅的月亮。

超級月亮為啥那麼多?看點究竟在哪? - 天天要聞

▲陽光穿過地球大氣層時發生折射和散射(圖片來源:Sky & Telescope)

作為一種再自然不過的天文現象,“血月”的出現帶來的只是視覺上的改變。據寇文介紹,今年11月8日將會迎來一次月全食。

英語短語once in a bluemoon意為“千載難逢”,以bluemoon(藍月)形容“罕見、不常發生的事情”。都說語言來源於生活,真的有藍月嗎?

寇文解釋,藍色月亮的出現並不屬於天文現象,應為大氣現象。在沙塵暴發生的時候,空氣中的某些灰塵顆粒,正好能夠把其他波長的光都擋住,如果剩下的都是偏藍的光,我們有可能看到偏藍的月亮。不過在這時候,除了月亮之外,太陽也可能會發藍。由於這不是天文現象,故天文學裡並沒有藍月這一名詞。

超級月亮為啥那麼多?看點究竟在哪? - 天天要聞

▲沙塵天氣可能導致“藍色月亮”出現(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大眾所討論的“藍月”其實也是來自於國外,實際並不是指藍色的月亮,涉及的是曆法計算的問題。寇文補充道:“一個朔望月的變化周期平均是29.5天,與現行的公立曆法(大月31天,小月30天)有差距,公立曆法一個月的時間比一個朔望月的時間要長,所以偶爾會有一個月出現兩次滿月的巧合,比如某一次滿月發生在1號,到月底30號又發生一次滿月。當一個公曆月內出現了兩次滿月,在西方宗教里就會把第二個滿月叫做藍月。”

超級月亮為啥那麼多?看點究竟在哪? - 天天要聞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北科傳媒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機器人,突然衝下樓“自殺” - 天天要聞

一機器人,突然衝下樓“自殺”

韓國慶尚北道龜尾市政廳6月26日表示,該市首台從事行政工作的機器人從樓梯上衝下後停工。當地媒體稱,這是韓國首例機器人“自殺”事件,並懷疑是否“過勞了”。 龜尾市政廳官員稱,事發時這台機器人....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象 - 天天要聞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象

“沿着黃河遇見海”,是山東人對齊魯大地的浪漫描述。山東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省,海岸線長達3500多公里,約佔全國大陸海岸線的1/6。向海圖強,深耕“藍色國土”,2018年山東海洋戰略再次升級,將海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下面我們一起去探訪兩艘船,它們都不是普通的船哦!一個逐夢空天,一個深耕海洋,而且都有着“第一”...
消息傳來!順利出生! - 天天要聞

消息傳來!順利出生!

說起白鯨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外貌可愛素有海洋“微笑天使”之稱25日開館的廣州海洋館內,白鯨和遊客互動。白鯨對生存環境要求嚴苛,它的繁育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白鯨列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就在昨天上午,廣州迎來可愛
世界上第一艘氫混合動力研究船的排放量減少了75% - 天天要聞

世界上第一艘氫混合動力研究船的排放量減少了75%

世界上第一艘氫混合動力研究船可能很快就會下水。加州海岸研究船(CCRV)的初步設計已經獲得美國船級局(ABS)的批准。海軍建築和海洋工程公司Glosten設計了這艘船。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將運營CCRV,其特點是推進系統使用氫燃料電池實現零
張朝陽現身知乎,科普“廣義相對論的時空觀” - 天天要聞

張朝陽現身知乎,科普“廣義相對論的時空觀”

6月29日,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物理學博士張朝陽出席知乎鹽Club新知青年大會,圍繞“廣義相對論的時空觀”展開物理演講,與聽眾一起探索廣義相對論的奧秘。  時間可以單獨流淌嗎?時間與空間是否可以獨立存在?張朝陽率先拋出疑問,引導聽眾打破對時間的固有認知。他表示,時間和空間不是完全獨立的,之...
田英傑、唐靜靜:機器學習與最優化 - 天天要聞

田英傑、唐靜靜:機器學習與最優化

機器學習是一門多領域交叉學科。特別地,機器學習和最優化緊密交織在一起。優化問題是大多數機器學習方法的核心,許多機器學習問題都會轉化成優化問題求解。《機器學習與最優化》(田英傑,唐靜靜著. 北京: 科學出版社,2024.
內蒙古又發現新礦物 - 天天要聞

內蒙古又發現新礦物

包頭市白雲鄂博礦區岩體局部。(受訪單位供圖)6月29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舉辦的鈮鈧新礦物發布會上宣布,科研人員在白雲鄂博稀土礦床發現鄂博鈮礦、翟鈧閃石兩種新礦物。上述兩種新礦物,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包鋼(集團)公司、包頭稀土研究院、中南大學等單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