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9)

2022年07月05日16:02:06 科學 1836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9) - 天天要聞


1

此外,也因為採集者不依賴單一種類的食物,就算某種食物來源斷絕了,影響也不會太大。但如果是農業社會,一旦來場乾旱、火災、地震,把當年的稻子或馬鈴薯摧毀殆盡,就會引發嚴重的饑荒。雖然採集社會還是難以倖免於自然災害,而且也會碰上食物短缺或饑荒的情形,但通常他們處理起來就比較遊刃有餘。如果主要食物短缺,他們可以去採集或狩獵其他食物,或者直接遷移到受影響較小的地區。

硃批:

楊照《將給大家的中國歷史11:光明與黑暗並存的時代》:

今天在美國的波士頓,還有愛爾蘭後裔的聚居地,這一點光從他們特殊的姓氏就看得出來。而且波士頓的警察機構,到現在都有很多愛爾蘭裔與意大利裔的成員。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波士頓警察制度的建立,正好和愛爾蘭大移民潮同時。

愛爾蘭大移民潮的起因是農產歉收所造成的大饑荒,吃不飽的難民舉家逃到新大陸尋找生路。而愛爾蘭的饑荒主要是馬鈴薯歉收所造成的。這個時候,愛爾蘭的農業高度依賴馬鈴薯,幾乎變成了馬鈴薯單一作物的生產形態,以至於馬鈴薯歉收就釀成了全國性、無法救治的大災難。那愛爾蘭人為什麼不多種其他糧食作物,而是如此集中生產馬鈴薯,給自己製造了這種痛苦困境,導致上百萬人倉皇離開家鄉,遠走北美新大陸?因為馬鈴薯太有用了!

馬鈴薯很容易種、很容易長,對於土壤、雨量等自然條件的要求不高,而且可以在較為乾燥的地方種植。馬鈴薯比小麥好種,營養成分卻又比小麥完整。於是馬鈴薯傳入愛爾蘭之後,依靠其明顯的優勢就排擠了其他的糧食作物。單一作物佔據大比例耕地面積,萬一有任何病蟲害因素使得馬鈴薯無法正常採收,那麼整個愛爾蘭的民生基礎就會受到嚴重威脅。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9) - 天天要聞


2

正因為這些在農業時代前的採集者有健康和多樣化的飲食、相對較短的工作時間,也少有傳染病的發生,許多專家將這種社會定義為“最初的富裕社會”。

硃批:孔子所謂的大同世界。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9) - 天天要聞


3

其他能夠進到海里的哺乳類動物,都是經過長期演化發展出專門的器官和符合流體力學的身形,才能進到海里(如海豹、海牛海豚等等)。然而,印度尼西亞智人祖先就是在非洲草原上的猿類,既沒有長出鰭,也沒有像鯨魚一樣等着鼻孔一代一代慢慢移到頭頂去,而是做出船來,並學習如何操縱。正是這些技能讓他們能夠移居澳大利亞。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9) - 天天要聞


4

在歷史上,人類首次抵達澳大利亞絕對算是大事一件,重要性不亞於哥倫布抵達美洲或者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這是人類第一次成功離開亞非大陸生態系統,也是第一次有大型陸生哺乳動物能夠從亞非大陸抵達澳大利亞。更重要的是,這些人類先驅究竟在這片新世界做了什麼。狩獵採集者首次登上澳大利亞海灘的那一刻,就正式在這片大陸登上食物鏈頂端,也從此成為地球史上最致命的生物物種。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90%稀土中國掌控!美國7000萬賣廠悔斷腸?今我們技術卡它脖子 - 天天要聞

90%稀土中國掌控!美國7000萬賣廠悔斷腸?今我們技術卡它脖子

美國這會兒估計正對着空氣拍大腿。20多年前7000萬美元就賣掉的稀土工廠,現在想花7億都買不回來。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話語權攥在咱們手裡,它想造點像樣的東西,還得看咱們臉色。這事兒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稀土這玩意兒,聽着像土裡的稀罕物,
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團隊:從實驗室到應用轉化,高性能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理論與實踐 - 天天要聞

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團隊:從實驗室到應用轉化,高性能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理論與實踐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轉換技術,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其高能量轉換效率和廣泛的燃料適應性使其在能源領域具備了獨特的優勢,特別是在分布式發電、便攜式能源裝置和大型電力系統等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平板式SOFC電池堆重複單元(CRU)及千瓦級電堆實物圖▲ 2011~2020 年全球SO...
顛覆醫學!AI幫助無精男喜當爹,800萬掃描找出3個生命火種 - 天天要聞

顛覆醫學!AI幫助無精男喜當爹,800萬掃描找出3個生命火種

專註AIGC領域的專業社區,關注微軟&OpenAI、百度文心一言、訊飛星火等大語言模型(LLM)的發展和應用落地,聚焦LLM的市場研究和AIGC開發者生態,歡迎關注!全球著名媒體CNN消息,一對國外夫婦飽受18年不孕不育折磨,主要原因是丈夫患有無精症,精液中無法檢測到精子,而這是導致男性不育的罕見病症之一。在傳統檢查中,即使...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 天天要聞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着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