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蛙吃魚嗎?
曾經在生活中十萬個為什麼的系列文章中,我有說過"青蛙只吃小蟲子,不吃魚“的觀點,但在池塘偶遇青蛙吃魚的事實打臉了我。我在池塘捉住了一隻青蛙,用力擠壓它的肚子,居然從它嘴裡吐出一堆小魚,才知原來靑蛙是吃魚的。想想也是,做為能夠在地球上繁衍上萬年的物種,其一定能適應複雜的地球環境,其食譜應是很廣泛的才對,它那麼大嘴巴,可以吞下的又起能只是小小的蚊子,魚、蝦、鳥、靑蜓…只要是它能吞下的動物恐怕它都能吃,誰說沒牙動物只能吞食顆粒大小的食物?那蛇還不是一張大嘴吞遍大小動物!
2、青蛙、烏龜、蛇、娃娃魚、蜥蜴的物種轉化猜想
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它們的身形存在一些相似之處,如都是光滑的三角頭,如果去掉身子、僅看頭部,有時會將它們搞混。這就不禁讓人聯想到它們是否是物種分化的產物?
不可思議的猜想:娃娃魚長殼就變成了烏龜,娃娃魚去尾就成了青蛙,娃娃魚上岸就成了蜥蜴,蜥蜴去四肢成了蛇。分化的物種往往代表進化的各個狀態,每種狀態的物種在以各自的方式生存。是否存在由烏龜演化來的帶殼的蜥蜴或蛇(寄居蛇)呢?
3、草的基本生長流程是怎樣的?
草籽發芽→貼地面放射狀分葉→不斷拔高並生出多層分葉→高處出枝開花結籽→草籽成熟、絨毛草籽隨風播種。
我們最初看到的幼草可看成了成草的俯視圖或單層結構,帶着這種理解,就可分好分辨成草來源於哪種幼草了?
4、動植物的食用規律
幼年時為蛋(種子),全身皆可吃;
少年時吃皮肉,骨骼(枝幹)不好吃;
青年時吃皮肉、果肉;
中年吃種子;
總之隨着年歲增長,可食用部分在減少,堅韌的部位不可食,柔軟部位常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