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還是來了,某單抗進集采了

2021年10月06日23:52:06 科學 1237

近日,廣東省發布了新一輪帶量採購的名單,某生物製劑(單抗)赫然在列...


終於還是來了,某單抗進集采了 - 天天要聞



終於還是來了,某單抗進集采了 - 天天要聞


終於還是來了,某單抗進集采了 - 天天要聞


終於還是來了,某單抗進集采了 - 天天要聞


終於還是來了,某單抗進集采了 - 天天要聞


終於還是來了,某單抗進集采了 - 天天要聞


終於還是來了,某單抗進集采了 - 天天要聞


終於還是來了,某單抗進集采了 - 天天要聞

我們都在猜測胰島素可能是第一批進集採的生物製劑,結果,利妥昔單抗拔得頭籌,成為首批進入帶量的單抗


利妥昔單抗的原研,就是羅氏大名鼎鼎的美羅華,由羅氏子公司基因泰克原研,1997年美國FDA批准上市,1998年歐洲獲批,2000年正式進入中國,是第一個用於治療癌症的單克隆抗體。利妥昔單抗注射液上市以來,給羅氏製藥貢獻了將近千億的銷售。也與赫賽汀、安維汀並稱為羅氏三駕馬車。


美羅華的歐盟專利期早就在2013年2月就過期,美國專利也在2016年9月份過期。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大概有30餘種利妥昔單抗在準備上市。

國內利妥昔單抗的情況

終於還是來了,某單抗進集采了 - 天天要聞

國內目前利妥昔單抗由羅氏、復星、信達“三分天下”。信達由於是今年5月31日才上,所以市場份額並不是很大,但人家價格優勢擺在那裡,目前也在積極擴充團隊。復星/復宏漢霖的漢利康自從上市就是奔着美羅華去的,目前原研有的適應症它全部獲批,2019年賣了1.5億元,同年。羅氏賣了23.55億元。2020年,漢利康出廠量為72萬支,零售價為1398元/支,年銷售額約10億,復宏漢霖分得2.883億元,並獲得許可權收入1040萬元。2021年上半年漢利康(利妥昔單抗)獲得銷售凈利潤分成為人民幣2.222億元(漢利康由江蘇復星團隊負責銷售),授權許可收入520萬元。反觀,美羅華一直在受到仿製品的衝擊,除了已經上市的漢利康、達伯華以外,神州細胞、海正生物、嘉和生物等也在來的路上,號稱價格屠夫的天晴也來了。


其實,仔細看這個集采名單,不僅僅有生物製劑的單抗,還有獨家產品生長激素、“流感神葯”奧司他韋等,還有目前沒有涉及的血製品領域等,這是不是也在傳遞者什麼信號呢?


利妥昔單抗(美羅華)集采已經來了,那麼拼刺刀的PD1/L1還會遠嗎?或者說,全民集采還會遠嗎?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 天天要聞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在電氣設備領域,中小型旋轉電機作為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等場景的重要動力設備,其安全性能至關重要。隨着電機製造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應用於電機生產;同時,電機的應用場景也日益多樣化,在新能源、智能製造等新興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 天天要聞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月球正反面為何大不同?月球演化都有哪些關鍵謎題?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日前正式發表了中國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採樣任務的又一重大科學成果。該成果為全面了解月球早期的殼-幔演化歷史提供了關鍵信息。該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科研團隊對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帶...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 天天要聞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月球背面樣品返回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圍繞這些樣品已經取得豐碩的科學研究成果,彰顯了我國行星科學研究的綜合實力,也為下一階段開展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對嫦娥六號返回樣品的研究取得了多個首創性的關鍵進展,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
光子器件,接連獲突破 - 天天要聞

光子器件,接連獲突破

新型光子設備已可以兼顧靈敏與耐用。長期以來,先進光子器件因製造困難而發展受限。近日,多所大學在光學設備製造領域取得了關鍵突破,解決了包括設備的可擴展製造、靈敏與耐久度兼顧等問題。
影響電子元器件使用的壽命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天天要聞

影響電子元器件使用的壽命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電子元器件在現代電子設備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壽命直接關係到設備的可靠性和使用期限。然而,許多因素會影響電子元器件的實際使用壽命。那麼哪些因素會容易影響到其壽命呢?一 過載與過壓當電子元器件所承受的電壓或電流超過其額定範圍時,容易造成內
我國成功開展“無人集群”科考試驗 - 天天要聞

我國成功開展“無人集群”科考試驗

據新華社客戶端消息 連日來,在蔚藍色的南海北部,我國科研人員在“向陽紅10”號科考船上,成功開展了多種類型無人機、無人艇、無人潛器科考試驗。由南方科技大學海洋高等研究院牽頭,聯合多家科研院所、高新企業及科普機構開展的“深藍智能i3航次”,在南海的風吹浪打中,實況檢測了各種無人科考設備的“i3”性能——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