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永遠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2021年07月27日20:37:02 科學 1159


逃避永遠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 天天要聞

人與人的大腦可以聯繫在一起,組成一個大腦的網絡。這種大腦網絡的運作是當前的科學無法測量的。雖然仍處在假說階段,但是還可以進一步設想如下情況:現在的自己還可能與過去的自己、未來的自己聯繫在一起。可以說,如果一想起過去就產生不愉快的心情,其實是由於現在的自己正在模仿過去的自己的大腦。

若是基於鏡像神經元學說來解釋這件事,可以說是S先生的大腦訪問了未來的自己,於是喚醒了對“未來”的不安。S先生之所以說“去跟對方道歉太痛苦了”,是由於如果去道歉的話就真的會面對失敗的未來,而未來的自己的大腦是與現在的自己的大腦聯繫在一起的,所以便會生出不安,發生故障,變得失去幹勁兒。

逃避永遠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 天天要聞

如果有人說:“我對未來很不安。”周圍很多人通常會對他說:“你多慮了。”或者諸如此類的話。然而實際上,這種不安是否真的是多慮,誰也不知道。也許是因為在未來真的會遇到令人不安的狀態,所以現在想到時才會不安。也就是說,對未來的不安不是一句“多慮”就能消除的。

然而,也不必因此而變得絕望。如果真的不是多慮,那麼現在感受到的痛苦就是在把未來的失敗告訴自己。而且這樣一來,只要在當前儘可能地考量未來可能會出現的失敗,自然就能發現不會導致失敗的選項,也就是說,可以藉此找出通往成功的行為方式。

為了消除這一故障,我所建議的方法是:從失敗的未來中學習,從而做出最佳選擇。

這種設想並沒有取得科學證據的支持,因此可能會有人反對執行下文所述的這種消除故障的方法。在此,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外化訓練,目的是讓自己相信:我並不是因為懈怠才逃避討厭的事物,而是在迴避自己本有可能開啟的未來。

下面對這種方法進行具體介紹。




從失敗的未來中學習

為了從失敗的未來中學習,需要高度重視憑直覺感受到的“痛苦”“沒幹勁兒”這樣的感覺。

首先,想象一種令你感到“做起來會很痛苦”的行為,然後決定不做出這一行為。在S先生的例子里,由於他感到“去跟對方道歉太痛苦了”,所以要先決定“不去道歉”。

決定“不去道歉”後,又會緊接着浮現出下一個令人感到不安的問題,比如對方生氣了,打電話到公司怒吼道:“為什麼沒來道歉!”這一場景也會令S先生感到痛苦,因此請再次避開該場景。

如果接下來湧現的場景依然是不愉快的,那麼就像在“紙牌翻翻樂”這個遊戲中翻到了數字相同的牌時一樣,讓場景全部翻篇兒。不要在這裡進行深入思考,請在瞬間做出決定。

這樣一來,時間軸會不斷改變,未來也會發生變化。因為不去道歉而可能發生的未來事件將會一幕幕地浮現在自己的腦海里。

讓腦海中浮現出可以想象出來的場景,就像把紙牌一張張翻過來一樣,不必看牌面,直到最後什麼都想不出來了為止。那麼在此之後又會怎樣呢?到那時,你就會找出哪種未來是最成功的。這就是讓自己變得能夠自如地採取行動的方法。

感到不安就意味着,未來真的很有可能會失敗。如果在此時選擇逃避,在時間軸上的彼時必定還是會在劫難逃。通過反覆像上面所說的那樣將浮現出的討厭感覺抹除掉,就能夠了解到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失敗。

看到失敗的未來的同時,也就了解到了怎樣的行為會導致失敗。在“紙牌翻翻樂”中,一旦翻開紙牌就能知道哪個數字的牌在哪裡,這種感覺與之有些相似。

最終什麼都想不出來了的狀態,就是你已經自動地完成了學習、知道了最好的行動是什麼。如果直覺告訴你“就是這樣,就是現在”,那麼你就一定可以自發地動起來。

從失敗中進行學習,學習得越多,就越會自然而然地明白該怎麼做才能成功。如果覺得某種行為“真討厭”,那麼實際上可能的確如此,令人討厭的未來正等在前方;這種感覺是準確無誤的,因此一定要將這樣的未來消滅掉。

S先生曾認為“去跟對方道歉太痛苦了”,但他在採取了上述方法後,最終還是選擇了去道歉。不是迫不得已地去道歉,而是主動為之。按照這樣的方法,在合適的場合必須說的話就會自動、流利地說出來。由於已經從未來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所以便不會再出現同樣的失敗了。


逃避永遠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 天天要聞


推薦閱讀

逃避永遠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 天天要聞

“廢柴”“鹹魚”“佛系”“拖延症晚期”“上班煩,下班癱”……原來並不是我太懶,“故障”的原因往往出乎意料。

日本著名心理諮詢師、暢銷書作家大島信賴全新力作,基於超過7萬次臨床治療經驗,指明無力感的三大肇因,提出十幾種簡單技巧,讓你瞬間元氣補滿!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嫦娥六號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7月9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與南京大學等科研團隊利用嫦娥六號採回的月球背面樣品取得的四項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四項研究分別揭示了月背岩漿活動、月球古磁場、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徵首次為人類揭開了月球背面的演化歷史來源:新華社廣州日報新花城編...
昆明現80公斤巨無霸“菌王”,4個壯漢才搬得動 - 天天要聞

昆明現80公斤巨無霸“菌王”,4個壯漢才搬得動

7月7日清晨,一筐體型驚人的巨型野生菌亮相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場,瞬間吸引眾人駐足圍觀。有市民表示,這個是“菌王”吧?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菌。市民崔先生說,這朵巨型野生菌是在嵩明附近發現的,由於菌子體型過於龐大,他找來四位壯漢朋友幫忙,才合力將
英媒:中國到達了一個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開始下降 - 天天要聞

英媒:中國到達了一個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開始下降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近期,英國專門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和政策網站“碳簡報”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經濟活動和能源需求持續上升的同時,中國的碳排放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約1.6%,在截至今年5月的12個月里下降了約1%。這意味着,中國碳排放有望提前達峰。“中國可能已到達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里程碑。”英國廣播公司...
腦洞超級大開!《逝者如斯蠅》讓你體驗蒼蠅短命一生:見證各種有趣死法 - 天天要聞

腦洞超級大開!《逝者如斯蠅》讓你體驗蒼蠅短命一生:見證各種有趣死法

快科技7月9日消息,獨立遊戲團隊Playables再次帶來了令人腦洞大開的作品——《逝者如斯蠅》。這款遊戲將於7月31日登陸Steam平台,玩家將扮演一隻蒼蠅,體驗其短暫而充滿趣味的一生。《逝者如斯蠅》延續了Playables團隊一貫的風格,採用簡單手繪風格的畫面,呈現出一隻小蒼蠅在房間各處游移的場景。與傳統遊戲不同的是,《逝...
家國情·奮鬥正當時丨高甜!清華博士情侶,雙雙選擇去…… - 天天要聞

家國情·奮鬥正當時丨高甜!清華博士情侶,雙雙選擇去……

來源:【全國婦聯女性之聲】他來自湖北,她來自新疆2015年他們一起考入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本科畢業後又一同成為精密儀器系直博生在不同的研究方向奮鬥拼搏他們性格互補、各有所長在人生的下一程,他們默契約定一同奔赴祖國西部為國防事業揮灑青春熱血崇高
湛江科技學院學子走進南三島參與海洋保護科普活動 - 天天要聞

湛江科技學院學子走進南三島參與海洋保護科普活動

南都訊 記者程安 實習生許騫文 7月4日,在“雙百行動”駐湛江坡頭區服務隊的組織下,湛江科技學院“滿天星”實踐團的同學們帶着滿滿熱情,來到美麗的南三島巴東小學,深度參與了一場以“珍愛美麗家園、保護海洋生態”為主題的科普活動。南三島三面環海,迷人的海岸線不僅風光旖旎,更是中國鱟保護區和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
今年6月 全球經歷“第三熱” 西歐氣溫創新高 - 天天要聞

今年6月 全球經歷“第三熱” 西歐氣溫創新高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9日發布報告說,全球剛剛經歷了該機構自1940年有記錄以來第三熱的6月,西歐地區則經歷了該機構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 報告顯示,6月全球平均地表氣溫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