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號宇宙”實驗,科學家用老鼠預測人類未來,結果很恐怖

2021年03月26日17:39:10 科學 1770

人類社會如果經過幾百年,幾千年的發展,最終會變成什麼樣?我們一直設想的沒有戰爭,沒有病痛,沒有壓力的天堂般生活會在未來出現嗎?

為了驗證人類的未來,1968年,美國一名叫做約翰·卡爾宏(John B. Calhoun)的動物行為學家,用老鼠做了一個實驗,來模擬人類社會的未來,實驗結果完全出乎了人們的預料,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示。

這個實驗是這樣的,卡爾宏教授租下了一個巨大的倉庫,然後在這個倉庫里建了一個2.5米X1.5米的巨型盒子,然後把這個盒子分成了16個扇形區域,每個區域都配有自動飲水機,自動投食機和老鼠窩,為老鼠打造了一個極為舒適的環境。

“25號宇宙”實驗,科學家用老鼠預測人類未來,結果很恐怖 - 天天要聞

這16個扇形區域中,放置了256個老鼠窩,每個老鼠窩可以容納15隻老鼠居住,所以理論上這個盒子一共可以讓4000隻老鼠同時居住在裡面,而且還很舒適,因為飲水機可以同時供應6000隻老鼠,投食器可以同時供應9000隻老鼠,他們已經提前算好了供應量,他們認為,按照老鼠超強的繁殖力,很快這個盒子就會無法容納更多的老鼠了。

“25號宇宙”實驗,科學家用老鼠預測人類未來,結果很恐怖 - 天天要聞

他們還為這個倉庫裝上了空調設備,溫度調節到老鼠最適宜的溫度,還有人嚴格看守,防止老鼠的天敵們進入倉庫威脅老鼠的生存,總之,他們提供給了老鼠們能想到的最好的環境。

之後,他們挑選了健康的4隻公鼠和4隻母鼠,作為老鼠的“亞當和夏娃”,放進了這個盒子里,而這個盒子對於老鼠們來說,就是天堂般的存在,他們給這個天堂取名叫“25號宇宙”。

“25號宇宙”實驗,科學家用老鼠預測人類未來,結果很恐怖 - 天天要聞

卡爾宏教授就是想在沒有任何外部不利條件的情況下,老鼠們在這種環境中,能發展成什麼樣。

8隻老鼠住進25號宇宙後,過上了天堂般的生活,這裡有無盡的食物和水,優美的環境和巨大的居住空間,在實驗開始沒多久,第一窩小老鼠就出生了,小老鼠出生後也有無盡的食物和水,健康快樂地成長着,每個月老鼠的數量都呈幾何倍數增長。

“25號宇宙”實驗,科學家用老鼠預測人類未來,結果很恐怖 - 天天要聞

隨着老鼠數量的增多,他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25號宇宙中隔開的16個區域,老鼠們會搶佔這些區域,按照不同的習性生活在固定的區域里,時間長了,每個區域里老鼠的數量就不同了,這也正是卡爾宏教授想的一樣,老鼠具備的領地意識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在老鼠數量多的區域里,生活着100多隻老鼠,而數量少的區域里只有10幾隻老鼠,這就是說,老鼠世界出現了大家族和小家族,雖然大家都不愁吃喝,但是老鼠還是形成了社會等級,大的家族會不斷擴充自己的領地面積和老鼠數量,去搶奪小家族的母老鼠,而母老鼠也願意和大家族的公老鼠結合,之後它們就變得越來越強大,而小家族則會越來越沒落,直到完全消失,這個時候,就是一種階級的產生

“25號宇宙”實驗,科學家用老鼠預測人類未來,結果很恐怖 - 天天要聞

16個扇形區域里老鼠的不同數量

實驗繼續進行。老鼠的數量不斷攀升,在實驗進行了10個月之後,老鼠的數量達到了620隻,這比正常4公4母的老鼠繁殖的數量要多一倍。老鼠的大家族和小家族之間的變化還在繼續。

但是他們發現,老鼠的繁殖速度在到達10個月之後就開始減緩了,而且,老鼠們這個時候開始出現一些異常的行為,比如母鼠在小鼠斷奶前就將其遺棄,成年公鼠傷害幼鼠,而且還有一個更誇張的現象,同性老鼠之間會發生不可描述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在正常的老鼠世界是不會發生的。

“25號宇宙”實驗,科學家用老鼠預測人類未來,結果很恐怖 - 天天要聞

到了實驗的第600天,這個時候25號宇宙的老鼠數量到達頂峰,達到了2200隻,但這裡最終可容納4000隻老鼠的空間來說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5號宇宙”實驗,科學家用老鼠預測人類未來,結果很恐怖 - 天天要聞

老鼠數量在第600天開始下降

他們又發現了一些極度反常的行為,這個時候的老鼠,開始集體出現一些不正常的現象,比如某個家族具有領導地位的公鼠不再保護領地的母鼠和幼鼠,母鼠的攻擊性行為增多,而具有非領導地位的小家族公鼠開始消極避世,自己躲到角落裡。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老鼠們也不再生育了,老鼠數量在第600天後就沒有增加一隻了,老鼠的行為也開始越發不能理解,通常老鼠們都是單獨行動的,這時老鼠不再一個人去找吃的,而是一大群一起去吃喝,它們非常害怕單獨行動,就是說,這些老鼠們此時非常“渴望社交”。

這和人類社會也是很像的,如果一個人不愁吃,不愁穿,沒有賺錢的壓力,那麼他就會很孤獨,會對社交產生極度的渴望。

“25號宇宙”實驗,科學家用老鼠預測人類未來,結果很恐怖 - 天天要聞

而此時老鼠也分成了四類。

【第一類】處於非領導地位的公鼠,也是數量最多的一種老鼠,算是人類社會中的老百姓,它們會聚集到扇形區域的中心,也就是實驗場的中心,這裡是各個領地的交界處,特別容易發生紛爭,通常老鼠是不到這個區域的,但是這些公鼠現在卻跑到這個地方,什麼也不幹,就趴在那裡睡覺,舔毛,把自己弄得很乾凈。卡爾宏教授把這些老鼠叫做“漂亮的人”,但是這些漂亮的老鼠,一旦有老鼠打擾到了它,就會瘋狂攻擊那隻老鼠,甚至咬死對方。充滿了隱形暴力。

【第二類】不再哺育的母鼠,它們和第一類老鼠很類似,對生活沒什麼激情,整天也就是舔毛,睡覺,但它們不會和那些公鼠一樣在中心區域,而是躲在窩裡,但是一旦有公鼠接近它們,它們就會攻擊對方,一點也不想繁殖生育。

【第三類】處於統治階級的公鼠,它們也開始對生活失去興趣,也逐漸失去領地意識,不再保護家族的地盤,而是像普通老鼠一樣,整天睡覺,舔毛,不同的是,它們會睡在窩裡。

【第四類】處於哺育階段的母鼠,它們原先是繁殖力非常強的一批老鼠,受到處於領導地位公鼠的保護,但由於這個時候公鼠的不作為,它們肩負起了保護領地的責任,它們的攻擊性變得越來越強,甚至連自己的幼稚都會咬死,或者遺棄掉自己的幼鼠,而一些公鼠不吃投食器的食物,反而開始吃這些幼鼠,最後就是老鼠的數量越來越少,因為都被互相吃掉了。

“25號宇宙”實驗,科學家用老鼠預測人類未來,結果很恐怖 - 天天要聞

在試驗接近1500天的時候,老鼠們大部分都變成了沒有性別意識的老鼠,它們會在發情期對任何年齡,任何性別的老鼠求偶,一旦求偶不成功,就會瘋狂撕咬對方,極度暴力。

而在實驗進行到1500天的時候,隨着最後一隻公鼠的死亡,整個25號宇宙實驗徹底結束,這個老鼠天堂徹底滅亡。

那麼,這個實驗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

“25號宇宙”實驗,科學家用老鼠預測人類未來,結果很恐怖 - 天天要聞

卡爾宏教授認為,這是老鼠發生了一種“行為沉淪”,就是說一個物種在一個限定的範圍內,如果發展到一種程度,他們在這個範圍內就回發現不可逆的沉淪現象,就是大家集體會變得消極,厭世,而這種現象一旦開始,就不可改變,直到毀滅。

而發生這種沉淪行為的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社交密度”,一個是“天堂般的環境”。

首先是社交密度,當一個環境中社交密度過大,老鼠就無法控制自己的社交時間和社交空間,從而導致沉淪。也就是說,過密的社交會讓老鼠變得沒有社交。

第二是天堂般的環境,也就是這個豐衣足食的25號宇宙,在這裡,老鼠沒有任何生存壓力,這也就導致了它們不再需要親情,友情,不需要保護後代,也不用操心未來,時間長了,就會變得獃滯,木訥,但同時又極度地暴力。

而且這些老鼠都變得很“自戀”,就是大家不再關心其它事情,只關心自己,只為了自己漂亮,同時對生命不再尊重,這個時候,就是整個群體滅亡的時候。

“25號宇宙”實驗,科學家用老鼠預測人類未來,結果很恐怖 - 天天要聞

卡爾宏教授這個長達五年的實驗,給了人類很多啟示,我們人類一直嚮往的天堂,也許真的不存在,或者說,如果未來的世界是天堂般的環境,那麼離人類滅亡也就不遠了,人類只有在有壓力的社會中才能健康,長久的發展。

對一個物種來說,有壓力,有追求是必須的,一旦不再有吃穿住行的壓力,人類就會感覺到生活的無趣,對未來的迷茫,也就會發生25號試驗的“行為沉淪”。

所以這個小小的25號宇宙,就是人類的某種未來的真實預演,如果我們認清楚這一點,才能理解很多事情。所以,這篇文章,是否能給正處在焦慮的你一些啟發呢?

我們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生活的意義所在。


關注@曉涵哥來了為你講解更多神秘事件 #全能創作家#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能時代,學生面對AI的發展要有定力 - 天天要聞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能時代,學生面對AI的發展要有定力

在人工智能重塑未來的時代浪潮中,如何打破教育同質化困局、培養真正具有開創精神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近日接受南都專訪,深度解析這所新型研究型大學的破局之道:從變革“唯論文”評價體系到構建“拓方差”育人生態,從擁抱非常規思維到在AI時代堅守科學本源。當星辰大海的抱負與躬身入局的勇氣相...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 天天要聞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5月10日,一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在深圳觀瀾海洋世界拍攝的視頻。視頻中,一條魔鬼魚闖入正在向左側遊動的魚群,吞食了一條小黃魚。有網友戲稱“魔鬼魚上班時間吃同事”,也有網友指出,魔鬼魚吞食其他魚類的新聞並不少見,由此對這兩種魚是否適合混養提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 天天要聞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立夏之後氣溫直線上升,氣候變化與心臟病關係幾何?近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仁傑教授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霍勇教授合作,於國際知名期刊《美國心臟病學雜誌》發表論文,首次系統性地評估不同類型熱浪對各類心臟病死亡的影響。結果顯示: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是對複合型熱浪最為敏感的三類心臟疾病,預...
一定要這樣嗎? - 天天要聞

一定要這樣嗎?

文/採芹人今天早上五點多我被一隻鳥的慘叫聲驚醒了,我趕緊趴在窗戶上看,是一隻黑色的體型像烏鴉的小鳥(並非烏鴉)。它停在我家陽台外的欄杆上,感覺有人立刻起飛,一下子就飛到了對面的樓頂,仍然扯着沙啞的嗓子“喳,喳,喳”的叫着。唉!這可憐的鳥沒有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國南極科考有了新發現 - 天天要聞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國南極科考有了新發現

目前,“雪龍2”號船正在返回國內,此前,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在羅斯海進行了首次秋冬航次的探索之旅。在南極,萬物有靈。最常見也最寒冷的冰,也能講述一萬年的故事,科考隊員就針對海冰進行了專項研究。總台央視記者 王楠:這裡是“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今年3月下旬,我們在新西蘭完成補給後,重新返回南極的羅斯海...
EBSD應用-孿晶分析——EBSD基礎知識 - 天天要聞

EBSD應用-孿晶分析——EBSD基礎知識

EBSD基礎知識:EBSD應用-李晶分析。大家好,這裡是中材檢測科普講堂。·1.形變李晶的識別。通過EBSD技術可以確定材料內部的李晶組織,李晶與基體之間存在特定的對稱關係和取向關係。例如在立方晶系金屬中,李晶與基體之間可能存在60°111
哈佛大學科學家解開了5.08億年前奇異節肢動物的百年謎團 - 天天要聞

哈佛大學科學家解開了5.08億年前奇異節肢動物的百年謎團

研究人員發現,“擴張頭盔蟲(Helmetia expansa)”有行走的腿和蛻皮行為,這改變了人們對其移動性和生長的假設。一個多世紀以來,寒武紀節肢動物擴張頭盔蟲一直是個謎。它於1918年被古生物學家查爾斯·杜立特爾·沃爾科特發現,最初被認